第25章 理论与经验(1 / 2)
高炉建成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龙口营地。
这座用青砖和“仙家土”砌成的庞然大物,就静悄悄地矗立在地面上,那奇特圆筒状造型,让没见过的人啧啧称奇。
这个时代主流的炼铁方式还是块炼法,也就是将铁矿石和燃烧的木炭在矮小的块炼炉中层层叠加,最终得到一种结构疏松且充满气孔和杂质的固态铁块,也就是所谓的“海绵铁”。
海绵铁并不能拿来直接使用,必须经过反复加热锻打,才能挤出杂质和压实结构,最终制成可用的熟铁块。
因为块炼炉是密封的,所以这东西也是一次性使用,只有把炉子砸开才能取出里面的铁块。
这种方法生产的海绵铁质量很不稳定,因为炉子除了顶部留有气孔外,其余部分都是密封的,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就像开盲盒一样全看运气,在开炉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能产出一坨什么,所以相当依赖匠人的经验和后续的锻打,而且还难以铸造复杂的部件。
“主公,这……这真能炼出铁来?”赵老三围着高炉转了好几圈,脸上写满了惊奇和不解,“俺见过烧铁的炉子,都是矮趴趴的,就没见过这么高的。”
“当然!”李胜笑了笑,拍了拍冰冷坚硬的炉壁:“不但能,而且炼出来的,比你们见过的任何铁都要多,而且质量也更好。”
虽然李胜看起来自信满满,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
在围着高炉的人群中,有一个人不像其他人那样满脸兴奋。
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背在身后,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高炉。
这是一个身材敦实的男人,年纪约莫四十多岁,是定北军残部里面资历最老的一批老兵,也是军中最好的铁匠。
因为祖上几代是打铁的,所以干脆也就用“铁”作为姓氏了,其他士兵都敬称他一声“铁伯”。
铁伯看着高炉沉默不语,旁边的陈屠发现了异样,于是便凑到李胜身边。
陈屠低声说道:“主公,铁伯以前在军中专管修造兵器,是一把好手。他对您这新炉子,好像有点看法……”
听到陈屠的话后,李胜也看到了这位满眼挑剔的打铁专家。
虽然幸福工厂给的设计方案应该没问题,但是毕竟施工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说不定就有些许误差被自己忽略了,这时候问问熟练工的意见应该多少会有点帮助。
想到这里,李胜主动走了过去,客气地问道:“铁伯,您是这方面的行家,不知对这座高炉有何指教?”
铁伯见李胜亲自来问,也不藏着掖着,瓮声瓮气地开口了:“主公,恕老汉直言。您这炉子怕是……中看不中用。”
他的话音一落,周围顿时安静下来。
铁伯在军中威望不低,他直接给这高炉下了如此不堪的评价,让不少人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听到这样的话,李胜并不生气,反而升起了一丝好奇。
铁伯的话里话外如此信誓旦旦,莫非还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改良技巧?
于是李胜正色道:“还请铁伯指明。”
铁伯指着高炉说道:“您这法子,老汉实在是闻所未闻。老汉猜主公是想把铁石给烧化,虽然少量生产的话并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个炉子太高也太大了。”
“火从铁水铁渣混成一坨。”
“老汉我打了三十年铁,用的都是土窑块炼之法,把铁石跟木炭混着烧。最后扒炉取铁,再把海绵铁千锤百炼,最后做成能用的样子。”
铁伯撇了撇嘴,“炼铁靠的是火候,是手上功夫,是祖师爷传下的经验。主公您画的这些道道,又是风又是火的,太花哨了,怕是不顶用。”
李胜心知铁伯所言并非无的放矢,恰恰相反,他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
生铁冶炼最重要的就是炉温,只有足够把铁给熔化,才能产出生铁水,否则就只能是品质极差的固液混合物。
听到铁伯如此不留情面,陈屠在一旁听得都有些尴尬,连忙低声道:“铁伯,这话咱们私下说就行,何必当着大伙面呢……”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