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珍珠塔(1 / 2)
徐佳莹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一块浅蓝色的棉布,这是之前学苏绣时剩下的边角料,质地柔软,适合绣小图案。
又拿出一根细绣花针和几缕白色丝线,线的粗细刚好适合绣字。
“首先,咱们要在棉布上用铅笔轻轻画出‘呆胶布’三个字,字体要小一点,不然香囊装不下。”徐佳莹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在棉布上勾勒字体,笔画圆润,大小适中。
邢梦洁接过绣花针,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她学着徐佳莹的样子,用嘴唇抿了抿线头,让它变尖,然后慢慢穿过针眼,再将丝线两端对齐,打了个结。
“接下来,咱们从‘呆’字的横画开始绣。”徐佳莹握着邢梦洁的手,教她如何下针,“针从棉布的背面穿过来,再斜着扎下去,针脚间距要均匀,大概半厘米左右,这样绣出来的字才整齐好看。”
邢梦洁按照徐佳莹教的方法,慢慢下针。
可刚绣了几针,针脚就歪歪扭扭,有的紧密如米粒,有的松散如黄豆,“呆”字的横画都变成了曲线。
“别急,手腕要稳,像写字一样,每一笔都要带着准头,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徐佳莹耐心地纠正她的姿势,“你看,这样调整针的角度,慢慢扎下去,针脚是不是整齐多了?”
在徐佳莹的指导下,邢梦洁渐渐找到感觉。
她深吸一口气,放慢速度,每一针都仔细对准位置,针脚越来越均匀,虽然不如徐佳莹绣得精致,却也有了几分模样。
“太好了!我终于学会了!”邢梦洁兴奋地举起棉布,看着上面渐渐成型的“呆”字,脸上满是成就感。
王丽坐在一旁,拿起相机拍下这温馨的场景:“这画面太美好了,传统刺绣和宠物文创结合,简直是‘跨次元交流’,我要把这张照片放进推文里,肯定能吸引很多养宠物的年轻人。”
趁着邢梦洁练习刺绣的间隙,徐佳莹向她请教宠物护理知识。“呆胶布的毛发这么亮,摸起来也很顺滑,平时你是怎么护理的呀?”
徐佳莹好奇地问,手指轻轻抚摸着呆胶布的背毛。
邢梦洁放下绣花针,笑着解释:“护理宠物毛发要讲究方法。首先,每周给它洗一次澡,用宠物专用的沐浴露,不能用人的洗发水,不然会损伤它的皮肤和毛发。洗完澡后要彻底吹干,特别是腋下、腹部这些容易潮湿的地方,防止滋生细菌,引发皮肤病。”
她还拿出手机,打开收藏的宠物护理视频:“你看这个视频,里面教的梳毛方法很实用。每天要用针梳给它梳一次毛,把浮毛梳掉,再用排梳梳理底层毛发,防止打结。”
“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多给它吃点三文鱼、蛋黄,这些食物对毛发好,能让毛发更亮泽。”
徐佳莹认真地听着,还拿出笔记本记录:“我记下来,以后要是再养宠物了,就能用上这些知识了。”
两人一个教刺绣,一个教宠物护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小院里奇妙地交融。
邢梦洁绣累了,就给徐佳莹讲宠物的趣事,比如呆胶布第一次学握手时的笨拙模样,第一次去宠物医院时的紧张反应。
徐佳莹则给邢梦洁讲苏绣的历史,比如苏绣的四大名绣地位,苏绣针法的多样性。王丽和姨婆坐在一旁听着,时不时插话,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空染成暖金色,王丽提议去听评弹:“之前来苏州听了一次评弹,就一直念念不忘,今天咱们一起去,让梦洁也感受一下吴侬软语的韵味。”
众人一致同意,收拾好东西,沿着平江路慢慢走。
平江路上热闹非凡,路边的小店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游客们三三两两漫步,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品尝小吃,有的在听街头艺人演奏。
河边的乌篷船缓缓划过,船桨激起的涟漪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偶尔传来评弹艺人的演唱声,温婉动听。
他们来到之前去过的“玉露春”茶馆,茶馆里已经坐满了茶客,大多是本地的老人,还有一些像他们一样的游客。
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端来一壶碧螺春和几碟小吃。
有瓜子、花生、茴香豆,还有苏州特色的薄荷糕。
“咱们点的是‘听书套餐’,包含一壶茶和小吃,能听完整场演出。”王丽笑着说,给每个人倒了一杯茶。
很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