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3)
说罢,这位年轻官员便快步离开永宁殿,直奔【百鸟】总部展开情报搜集工作。
此刻,在燕王宫的校场上,刘凤正领着心腹爱将典韦和周泰切磋武艺。刚与周泰较量完枪法,刘凤接过侍女递来的汗巾,笑道:幼平最近武艺精进不少,怕是能与太史慈平分秋色了。
周泰接过典韦抛来的汗巾,苦笑道:末将和典将军时常陪主上在此操练,若再不长进,当真该买块豆腐自我了断了。
听出部将话中的调侃,刘凤会心一笑: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君臣相识已近数年了。
这句话让典韦和周泰都不禁露出追忆之色。确实,岁月如流水般悄然逝去。
公元1368年
周泰眉梢泛起温润笑意,轻抚掌感叹:主上,末将家里那捣蛋鬼恰好与太子殿下同龄呢。
典韦闻言也绽开满脸憨笑,粗声接话:俺家那皮猴也到满地打滚的年岁了,整日闹得府里鸡飞狗跳。
周邵和典满该有三四岁了吧?刘凤指尖轻叩案几,眼前仿佛浮现几个孩童嬉闹的模样。
典韦立即挺直腰板:主上明鉴,犬子开春便满四岁。周泰甩开擦拭兵刃的棉布,眼角堆起细纹:末将那孽子尚小,刚满三岁。
暖阁里飘着檀香,刘凤忽然击掌笑道:何不让两个小家伙入宫?与刘馨同习文武,既解小儿寂寞,也好互相砥砺。
末将代犬子叩谢主上隆恩!二人轰然跪地,甲胄碰撞声中透着难以抑制的颤音。他们深知,这看似随意的安排,实则是为东宫栽培股肱之臣的百年大计。
刘凤虚扶道:快起身,不过孩童嬉戏罢了,值当行这般大礼?
待二人站稳,周泰犹豫着抱拳:末将斗胆建言,陪太子习武自是应当,只是这读书之事...
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刘凤了然轻笑,伸手截住话头:寡人难道会嫌孩子们太吵?话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目光却扫过案头摊开的《礼记》竹简。
刘凤无奈地摇头道:幼平,你未免太过忧虑了。
王傅蔡邕所授,无非四书五经、诗经论语之类。
童渊、王越二位教习,专授基础枪法与剑术。
而国相郑玄先生,方是真正负责教导太子学问之人。
见心思被王上一眼看穿,周泰只得尴尬陪笑。
他随即话锋一转:王上,辽东战事在即,【御林铁卫】是否该归建了?
王上即将亲征,岂能没有【御林铁卫】随行?
如今新军操练已步入正轨,更无需铁卫继续担任教官。
典韦也迫不及待进言:正是!王上该让【御林铁卫】归队了!
刘凤看着两位爱将,嘴角微扬:怎么,连你也按捺不住,急着要上阵杀敌了?
被点破心思,周泰与典韦相视憨笑。
周泰坦然道:王上明鉴。自三千铁卫调去训练新军后,王宫仅剩两千人驻守。
原定招募一万五千新兵补充铁卫之事,也因新军整训而搁置。
如今鸾卫营成立,铁卫防务大减,反倒清闲起来。
况且王上曾许诺,待新军操练正规化,便让三千铁卫归建。
平日留守蓟城尚可,但若御驾亲征,没有五千铁卫贴身护卫,只怕群臣难以安心。
刘凤略作沉吟,对周泰说道:幼平所言极是,只是眼下并非最合适的时机。
典韦闻言立即追问:主公,为何说现在不是时候?大军即将征讨辽东公孙度,若无御林铁卫随行护卫,恐有不妥。
刘凤轻叹一声,向两位爱将解释道:辽东战事在即,此刻不宜打乱现有军制。新军虽已初具战力,但毕竟未经实战锤炼。若无老兵压阵,恐难应对硬仗恶战。
典韦仍不死心,追问道:那御林铁卫何时能够归建?这位沙场悍将虽无心争权,但眼见同僚皆忙于练兵,自己却终日无所事事,未免心生焦躁。
此时燕军六十万之众已渐成体系。其中十五万为燕军精锐,余下四十五万新兵虽经数月严格操练,但要达到老卒战力仍非易事。好在这些新兵多由降卒和黑山军整编而成,本就具备一定军事基础,加之燕军将星云集,按部就班推进训练倒也成效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十五万新军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