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3 / 4)
气,环视群臣道:"
国事容后再议。
大军刚回蓟城,将士未及安顿,数万俘虏尚未处置。
况且此地不宜议事,先进城再说,朝堂之上再议不迟。
"
群臣这才意识到失礼,连忙告罪:"
是臣等太过急切,怠慢了王上,还望恕罪。
"
刘凤大度地摆摆手:"
无妨。
随大军一同进城吧!
待至宣明殿再逐一禀报。
"
"
诺!
"
众臣齐声应命。
刘凤调转马头,对诸将下令:"
子龙、汉升,你二人将俘虏押往城外军营看管,再派官吏逐一登记造册。
"
燕令
两万幽燕铁骑暂编各营,每百人队分至新兵营中担任教官。
待新军操练完成,各部再归建复员。
"
就照此执行,诸位去准备。
"
"
末将遵命!
"
黄忠与赵云于马上抱拳领命。
这支原属王城禁军的精锐,此刻暂卸戍卫之责,全心投入新军整训。
大军开拔
刘凤亲率文武百官及十万军民,浩浩荡荡返回王都蓟城。
御殿朝议
蓟城王宫宣明殿内,着龙纹王袍的燕王高居御座。
"
众卿可有要事奏报?"
文官之荀彧执玉笏出列:"
启禀王上,臣此前于城外所奏诸事,尚需王裁——"
"
并州九郡官吏委派缺员甚巨,辽西三郡安抚、燕地五郡重建皆需明确章程。
另有洛阳迁来七十万流民,安置细则亦待王定。
"
末一事,国库钱粮耗费已出臣职权所限。
若继续动用国库钱粮,需王上降旨允准。
荀彧奏毕国事,刘凤蹙眉沉声道:"
文若,郡县治理之事,卿等远胜于寡人,与众臣共议即可,寡人甚慰。
至于大略方针,寡人尚可建言一二。
新得十二郡县官吏紧缺,不妨抽调各郡丞、主簿、郡尉,遣往边郡充任太守。
"
言至此,刘凤转望郑玄:"
国相,蓟城书院学子是否到了结业之期?"
郑玄执玉笏出列,肃然禀道:"
正要奏报此事。
经数年栽培,院中多有成才之士,臣正思量如何任用。
"
"
善。
"
刘凤颔,对荀彧笑道:"
文若,这批学子便交予你调派。
可分遣并州各郡与燕国本土,充任太守府基层吏员。
一来缓解官吏不足;
二来填补朝堂空缺;
三来安置学子出路,可谓三全其美。
待卿等拟好任用名册,寡人亲阅后即可施行。
"
谈及民生恢复,刘凤目光渐凝:"
洛阳七十万流民安置及郡县重建事宜,当以最高规格办理——务求令百姓生活复战前水准。
"
各工坊尽快恢复生产,只要符合标准,不必顾虑开支耗费,寡人已令国库官员全力配合。
至于新迁入的六七十万洛阳百姓,须尽快助其融入燕国。
无论选择务农、经商或从军,皆应给予最大便利。
国相可还有疑问?
“臣等领命!”
荀彧与郑玄躬身退入朝列。
二人早与群臣拟定方略,此番奏报只为请王上明示准则。
刘凤目光扫过百官:“众卿尚有本奏?”
臧洪持笏出列:“启禀王上,臣有三事请旨:新编降卒操演及整建制事宜、降将情绪安抚之策,以及军事学院对降将如何安置?”
甘宁随即上前:“臣所奏与臧将军类同。
然海军需增补战船兵员,扩编建制亦待王上定夺。
」
刘凤指节轻叩御座:“城外时寡人已调两万幽燕轻骑入驻军营。
除必要戍边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