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4)
徐将军彻夜思量,不知可有决断?"
徐荣苦笑着望向端坐上的燕王,颓然道:"
殿下筹谋周密,想必早已料到末将的答复。
事到如今,徐某除了归顺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听闻此言,刘凤朗声笑道:"
战场上本就虚虚实实,对敌自当用尽手段。
如今徐将军愿归顺我大燕,便是自家人了。
"
既已下定决心,徐荣直截了当地问:"
末将既已归降,还望殿下履行承诺,放过相国大人。
"
刘凤正色道:"
将军尽可放心,寡人向来言出必行。
快则五日,慢则十日,我军必当撤兵。
寡人向你保证,绝不西进函谷关半步。
"
"
末将叩谢王上恩典!
"
徐荣如释重负,郑重行礼。
刘凤满意地虚扶道:"
将军彻夜未眠,且先回营歇息吧。
"
"
末将遵命。
"
徐荣确实疲惫不堪,当即告退。
营中将士用过早饭后,整个军营迅行动起来,各部整顿行装,准备开拔。
洛阳郊外,战旗猎猎。
这位燕国统帅并未如往常般策马当先,而是缓辔而行。
他格外留心身后数十万洛阳百姓的安危,不时传令调整行军阵型。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
忽然想起曾对貂蝉许下的承诺,刘凤当即命赵云率三千精锐铁骑出巡。
这些来自幽燕之地的轻骑兵,任务是寻找司徒王允一行人的踪迹。
令人意外的是,刚刚日头西斜,便有捷报传来。
赵云率部在西北方向现了几辆华贵马车,周围簇拥着护卫。
经查探,竟是杨彪、王允、黄琬、荀爽、卢植等当朝重臣。
原来王允因染恙未能随董卓大军同行;杨彪、黄琬已被革职,自然无缘随行;至于卢植、荀爽,素来与董卓政见不合,更不愿同往。
铁骑突然围住车队的阵仗,引起短暂骚动。
白袍将军勒马车前,抱拳朗声道:"
末将乃燕国安东将军赵云,奉王命特来迎接诸位大人。
"
听闻是燕王麾下,王允掀帘应答:"
原来是燕王殿下的部曲,辛苦赵将军了。
"
"
分内之事。
"
赵云再度行礼,亲自率三千铁骑护卫着车队缓缓归营。
当这些朝廷重臣见到燕王时,不禁老泪纵横,纷纷控诉董卓恶行。
刘凤温言安抚道:"
诸位老大人,眼下军情紧急,不便久留。
本王即刻派兵护送诸位回洛阳,待战事平息后再共商国是。
"
朝廷重臣王允、黄琬、杨彪、卢植、荀爽等人深知军情紧急,必须立即出兵讨伐董卓。
临行之际,这群肱骨之臣围在燕王身边殷切恳求:"
殿下务必救出天子!
一定要诛杀董卓这个祸国巨奸,否则我大汉四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
刘凤神色肃穆地向众臣保证:"
诸位老臣放心,孤王定当救回陛下,誓取董贼级。
"
"
如此臣等就安心了。
"
得到承诺的大臣们终于放下心来。
刘凤随即命令副将:"
韩忠,着你率三千精骑护送诸位大人平安返回洛阳。
"
"
末将遵命!
"
韩忠抱拳领命。
目送大臣们远去后,刘凤翻身上马,看着身后的大军喝道:"
全军出!
"
情势紧迫,他必须尽快与黄忠部会合,完成预定目标后早日率军回援。
此时关羽、张飞率领的先锋部队正朝着函谷关疾驰。
由于无需收容百姓,只需击溃沿途西凉守军,推进度极快,距函谷关已不足百里,很快就能与黄忠主力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