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4)

加入书签

其一,诸侯们不愿再自取其辱。

与其和燕王争功,不如安心将收复洛阳的功劳揽下。

若贸然进攻西凉军遭遇挫败,难免又要低声下气向燕王求援。

这些位高权重之人最重颜面,岂肯再三丢脸?横竖这大汉江山是刘氏皇族的,燕王以宗室身份出力也是本分。

其二,诸侯们正暗暗期盼燕军与西凉军两败俱伤。

从汜水关到虎牢关,燕军始终压着西凉军打。

如今西凉军溃败欲撤回老巢,倘若燕王执意赶尽杀绝,逼急的西凉军定会拼死反扑。

------------------------------------------------

燕北铁骑虽顶着帝国第一军的名号,奈何兵力终究有限。

面对抱定死志的西凉军,难免要付出惨痛代价——这恰是诸侯们翘期盼的结果。

于是各路诸侯心安理得地驻守洛阳城,整日美酒笙歌,只等北方传来燕北军伤亡枕藉的捷报。

烽火连天之际,被西凉军强行押往长安的洛阳难民,此刻却如退潮般陆续返回故土。

起初诸侯们只当是些途中脱逃的散兵游勇,依旧歌舞升平不作理会。

待到归乡人流渐成汹涌之势,诸侯们方才察觉异常。

莫非燕王竟真将那百万黎民全数救回?急遣心腹打探方知,燕北军沿途未遇像样抵抗——西凉军留下的老弱守军望风而降,降卒们反倒成了护送百姓返乡的护卫。

虚惊一场的诸侯们重新作乐,却不料更糟心的还在后头。

当燕北军护送着朝堂重臣们浩浩荡荡入城时,诸侯们霎时如鲠在喉。

这些本该困死长安的栋梁之臣,如今竟成了他们称霸路上的绊脚石。

当初闻知百官被劫,诸侯们暗喜不已。

清君侧为假,挣脱朝堂桎梏才是真。

如今看着这些死而复生的"

祖宗"

们,诸侯们恨不能时光倒流——早知今日,当初合该亲自动手才能永绝后患。

谁曾想,局势竟陡生变故!

燕王刘凤偏在此刻救出了满朝重臣!

被救出的尽是当朝三公九卿等显赫人物,诸侯们顿时懊恼不已——这些权贵一旦坐镇洛阳,岂容他们再肆意妄为?

众诸侯暗自咒骂燕王多事,却不得不强压不满,整肃衣冠出迎。

洛阳城虽遭火焚,所幸皇宫部分殿宇抢救及时,尚存几分威仪,勉强撑得住朝廷颜面。

未过两日,燕王已率数万大军携数十万百姓安然返城。

这骤然的回归令诸侯与百官俱感惊疑:讨伐西凉军的战事怎会如此迅捷?莫非燕王未与敌军交锋?这可不符他一贯的作风。

疑惑归疑惑,众人仍齐聚城门相迎。

以盟主袁绍为的十六路诸侯,与司徒王允领衔的三公九卿分列道旁,齐声高呼:"

恭贺燕王殿下凯旋!

"

刘凤利落下马,含笑抬手:"

诸位免礼。

"

"

谢殿下恩典!

"

众人直身时,袁绍跨步上前抱拳道:"

敢问燕王,可曾诛杀董卓老贼?为何未见陛下銮驾?莫非途中生变?"

此刻他俨然以洛阳之主自居——虎牢关、汜水关虽由燕王兵马攻克,但兵力有限难以驻守,最终尽数落入诸侯联军之手。

袁绍对刘凤率军折返洛阳的举动颇为不满,暗自揣测这位燕王是来抢夺战果的。

他下意识端起洛阳城主的架子,以诸侯联军代表的口吻向燕王话,暗示洛阳城已易主,警告对方莫要动什么歪脑筋。

刘凤何等精明,袁绍这点小心思在他眼里简直无所遁形。

不过他也懒得计较这些——区区半个司隶地区,还真入不了他的眼。

如今的洛阳城虽名义上仍是汉都,实则已成关东诸侯与西凉军阀的缓冲带,堪称吞噬实力的无底泥潭。

眼见袁绍这憨货竟把这座弃城当香饽饽,刘凤简直要拊掌称快。

要是袁家真陷在洛阳这个烂摊子里,那冀州的展大计可就有好戏看了。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