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4)

加入书签

董卓听罢女婿的第二条计策,兴奋地拍案叫绝:"

妙哉!

文优真乃本相之张良!

就依此计行事!

"

董卓猛然起身,目光如电扫视帐下诸将:"

诸位立即整备军务,一炷香后班师洛阳。

"

"

文优,虎牢关防务就交与你全权负责。

"

"

末将谨遵将令!

"

西凉众将齐声应诺。

一炷香后,董卓亲率二十万西凉铁骑,星夜驰返洛阳。

洛阳皇城·崇德殿

董卓返京后,当夜急召百议迁都事宜。

身着精良铠甲的西凉统帅腰悬宝刀,目光灼灼地环视群臣:"

诸位,大汉洛阳王气已尽"

我观大汉气运正应在西京长安,本相顺应天命,当携陛下迁都长安。

诸位大人回府打点行装,即刻准备西迁事宜。

董卓话音未落,满朝文武皆愕然失色,久久不能言语。

司空杨彪执笏上前,肃然谏言:"

相国明鉴,关中历经战乱民生凋敝。

如今无故弃宗庙、舍皇陵,恐百姓惊惶,安定甚难,望相国三思!

"

百官心中明镜似的,岂不知董卓急于迁都的缘由?自汜水、虎牢两关接连失守,燕王刘凤率联军直逼洛阳,董卓胆怯欲逃归关中老巢。

董卓弄权以来,朝臣们饱受其苦,自不愿让他称心如意。

况且长安荒废多年,哪及洛阳繁华?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卿们,谁愿随他赴长安受苦?

众臣日夜期盼燕王挥师进京,解救他们于水火。

因此杨彪才借故反驳,表面说得冠冕堂皇。

见杨彪出言阻挠,董卓勃然大怒:"

杨彪!

汝敢阻挠社稷大计?"

司隶校尉黄琬亦执笏进言:"

相国,杨司空所言确有道理。

昔日周公营洛邑以安周室,光武定以兴汉祚,此乃天意所示,神明所安啊。

"

天下未定,岂可轻举妄动,辜负四海百姓的期望!

董卓冷眼睥睨着朝堂上百官的虚伪作态,这些不过是他们阻挠迁都长安的托词。

长安本就是大汉西京,哪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既然群臣避谈关外叛军,那便由本相来挑明。

董卓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扫视群臣,厉声道:"

袁绍之流举兵作乱,天下将乱!

长安有崤函天险,又近陇右,修建宫室不过月余之事,尔等休要再聒噪!

"

司徒王允见殿内气氛紧张,暗道不妙,赶忙持笏出列:"

相国提议迁都长安,实为深远之谋。

关东诸侯非旦夕可平,迁都西京正可效法秦汉旧制!

"

尚书令卢植亦持玉笏谏言:"

敢问相国,若迁都长安,洛阳百万百姓当如何安置?"

董卓心中冷笑:蝼蚁般的贱民,尚不及西凉战马值钱!

满朝朱紫哪个不是只顾家族私利?何曾真心体恤过黎民?

他懒得再多费唇舌,厉声宣告:"

本相所为乃江山社稷计,岂能为贱民耽误国事!

"

鹰隼般的目光刺向黄琬、杨彪:"

司空黄琬、司隶校尉杨彪,不思报国,阻挠大计。

即日革除官职,贬为庶民!

"

若非顾忌二人海内大儒的身份,早令其血溅五步。

"

退朝!

诸位去准备迁都事宜!

"

董卓甩袖而去,飞熊军铁甲铿锵相随。

汉末朝堂风云录

百官神色肃穆鱼贯退出崇德殿,各自回府打点行装。

鎏金车驾驶过宫门时,尚书周毖与城门校尉伍琼突然拦路。

董卓掀帘怒视:"

尔等阻驾何为?"

二人躬身长揖:"

闻相国欲迁都长安,特来进谏。

"

董卓闻言暴怒,戟指厉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