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3 / 3)
长刀寒光闪烁。
段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紧随其后,各自率部冲锋。
此刻胜利天平已倾向西凉军,只要击溃这两万燕军,便能打破对方不败神话,让西凉军登上帝国第一军的宝座。
虽然以众凌寡有失武德,但生死关头无人计较这些。
十万铁骑如潮水般涌向燕军防线时,北方突然响起震天马蹄声。
未及反应,密集箭雨已倾泻而下,西凉军顿时人仰马翻。
董越急勒战马大吼:"
中计了!
燕军有伏兵!
退函谷关!
"
众将士望向北方,只见尘烟蔽日,约两万骑兵正疾驰而来,燕字大旗猎猎作响。
每名骑兵都配强弓劲弩,气势逼人。
"
全军撤退!
"
西凉将领们果断下令。
原已苦战两时辰,如今又增两万生力军,即便能歼灭这四万燕军,西凉军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八万铁骑当即调转方向,朝着函谷关狂奔撤退。
(函谷关外,黄忠勒马眺望,见援军主将竟乃张辽,不由面露诧异之色,喃喃道:“文远?竟是你率两万并州铁骑来援?莫非并州已尽归燕国?”
滚滚烟尘中,张辽所率铁骑正列阵而来。
按燕王既定方略,他与高顺本该镇守并州,如今却率精锐远赴函谷关,着实令人费解。
张辽扬鞭抱拳道:“禀将军,并州诸郡已多半归附,共收降卒六万。
奉王命择三万善骑射者编入狼骑。
末将与高将军忧心将军独对西凉大军恐力有不逮,故特率三万铁骑前来助阵。”
当初永宁殿议定,黄忠率五万大军入并州后,当亲领两万神机营南下,经雁门、太原、上党诸郡渡黄河,设伏函谷关外。
张辽、高顺则需以三万狼骑平定九郡,镇守北疆。
张高二将本为并州旧将,在军中素有威望。
如今以燕王名义收服诸郡,可谓名正言顺。
自丁原殁于洛阳,并州各部群龙无,未费多大周章便已平定大半。
眼见北境渐稳,二将商议:黄将军以两万之众欲阻西凉十万铁骑,实属险局,当遣精骑驰援方为上策。
公元936年,燕国边境战事紧张,将领们的处境尤为微妙——
先,黄忠作为平南将军统帅一方大军,按照军律,若主帅遭遇不测,其麾下将领需承担连带责任。
张辽与高顺作为新归附的将领,虽受燕王器重,亦需谨言慎行。
其次,二人初掌兵权便欲夺取旧部驻地,若对直属上官见危不救,必遭朝野非议。
再者,他们骤升高位,在燕中根基尚浅,极易招致同僚妒忌。
故此,二人需在军中培植势力。
黄忠乃三朝老将,在军中人脉深厚,与他交好方能站稳脚跟。
这些盘算,张辽自然不会明言,将帅之间自有默契。
战事间歇,黄忠活动酸痛的臂膀,向张辽询问:"
文远,并州骑兵箭矢储备如何?"
他盘算着若能补充箭矢,五万大军便可彻底封锁函谷关。
张辽于马上抱拳:"
启禀将军,并州骑使长弓,箭矢制式与神机营的机关弩箭截然不同。
"
黄忠闻言失笑,自觉问得唐突。
(
黄忠略一沉吟,立即调整战略部署:"
传我将令!
全军徐徐后撤,务必抢在西凉军察觉前,护送钱粮物资与洛阳民众安全返回。
"
他深知箭尽粮绝之际,唯有暂避锋芒。
两万神机营此刻长枪在手,列阵殿后;张辽统领的三万狼骑多为新附之师,尚未真正融入燕军体系。
这支混杂之师若贸然接战,恐生变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