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4)

加入书签

/p>

燕王此言一出,帐中诸公皆面面相觑。

众诸侯原未思及董贼可能西走之事,经此提醒,顿觉事态严峻。

然细思之下,诸公内心各有盘算:若真除董卓,天子亲政,反倒于己不利。

此番会盟,表面上共襄义举,实则为各自谋利。

借讨逆之名,诸侯无非欲积攒声望,为日后霸业铺路。

只是这等心思,谁人敢宣之于口?当年袁公路僭号称帝,终致群起攻之,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当即进言:"

燕王殿下既已预见此事,不知可有良策阻董贼西遁?若任其挟持天子入关,后患无穷啊!

"

留心到众人神色凝重,刘凤端坐主位,扬手浅笑道:"

诸位不必过于挂怀。

孤方才所言,不过预作筹谋,未必真会应验。

"

他环视帐内,继续道:"

纵使董贼果真胁持圣驾西迁长安,我联军挥师直指关中便是。

潼关四塞虽号称天险,然年久失修,未必强过汜水、虎牢二关。

"

"

即便四关固若金汤,我十八路诸侯戮力同心,必能克关破城,诛杀,迎回天子!

"

话音未落,众诸侯已纷纷面朝洛阳宫阙方向,振臂立誓:"

共讨,匡扶社稷!

"

刘凤微微颔:"

然兵贵神。

明日拂晓便当强攻虎牢,缠住董卓手脚,令其无暇筹谋西遁之事。

诸位且回营整军,随时准备兵洛阳。

"

待众人应诺退去,中军帐内唯余刘凤地图前。

他凝视着司隶与关中的疆域,眼底闪过精光。

依他对董卓的了解,那老贼此刻必已在谋划挟持天子西逃之事。

史载虎牢关战后,吕布败走洛阳。

如今自己阵前一箭惊破董卓肝胆,以那老贼贪生怕死的性子,定然急着逃回洛阳筹备迁都。

明日方始攻关,正是要给董卓留足逃遁的余地。

倘若董卓这厮不识时务,不知趁早逃离虎牢关,那真是愚不可及,合该遭此杀身之祸。

届时纵使我想留他性命,让他继续做诸侯们的眼中钉,只怕也不得不下令取其级。

如此一来,我的全盘谋划必将付诸东流,预知历史走向的优势亦将荡然无存。

刘凤低声叹息,喃喃自语道:"

董仲颖啊董仲颖!

切莫辜负孤王一片苦心!

"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望你逃回洛阳,按着天命安排的道路走下去罢!

此时虎牢关内,城楼正殿中。

董卓那肥硕身躯瘫坐在主位上,满面愁容地叹气:"

唉!

早知奉先非燕王敌手,却未料竟一招败北!

"

"

方才那穿云一箭,直叫人胆战心惊。

如今西凉军心涣散,诸位可有良策?"

阶下众将皆垂丧气,脑海里仍回荡着那一箭之威。

就连素来狂傲的吕布,此刻也颓然独坐,不停地灌着闷酒。

军师李儒见众人这般模样,暗自苦笑。

他何尝不是心有余悸?但眼下当务之急,是设法渡过难关。

李儒整衣正色道:"

相国明鉴,燕王神勇实非我军将领可敌。

"

"

以当下局势,唯有暂避锋芒。

"

"

微臣现有两条对策,请相国定夺。

"

董卓闻言放下酒杯,急忙追问:"

文优既有良策,还不快快道来?"

策略谏言

李儒整理思绪后缓声道:"

策可遣使联络燕王殿下,以联姻之盟共掌天下。

若此事能成,相国便可安枕无忧矣。

臣近日观察,燕王与诸侯联军本非同路,亦无统属之谊。

其人既为所托辅政重臣,联姻结盟颇有可能。

"

"

然燕王贵为藩王之,天子皇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