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 / 4)
其余诸侯则作壁上观,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场交锋。
在他们看来,无论何方胜出都无伤大雅。
若由燕王统率联军反而更好——毕竟王室贵胄坐镇中军,讨伐董卓时更能彰显义师威名,自己说不定也能借此机会名留青史。
刘凤始终保持着温和笑容,目光扫过俯帖耳的韩馥时却闪过一丝轻蔑。
这条袁氏门下的老走狗,简直愚不可及!
正如前世史书记载,袁绍迟早要夺取冀州疆土。
古人诚不欺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今因他暗中布局,冀州牧早由宗正刘虞兼任,韩馥不过是个小小魏郡太守。
看这蠢货摇尾乞怜的模样,只怕不得善终。
这些庸人难道不明白?乱世安身立命全靠实力。
真以为本王会在意那个虚名?就算当上盟主,难道指望本王听其调遣?
"
共推盟主?"
刘凤突然剑眉倒竖,森然杀气直逼袁绍:"
莫非尔等要效仿董贼自封相国?袁本初,你这是要当第二个乱臣贼子!
"
凛冽杀意瞬间笼罩全场,诸侯们背后冷汗涔涔。
袁绍慌忙辩解:"
殿下明鉴!
我等俱怀扶汉之心,天日可表啊!
"
众诸侯纷纷跪地,向着洛阳方向赌咒誓:"
吾等奉诏讨逆,赤胆忠心天地可鉴!
"
----------
"
燕王殿下,您为何将我等比作董卓第二?"
袁绍强压着心中惶恐问道。
他清楚若燕王刘凤此刻拔剑相向,在场诸侯绝不会有人为他主持公道。
刘凤目光如炬扫过众人,肃然道:"
我大汉律法明文禁止朝臣结党营私,诸位皆位极人臣,难道不知?官职任免乃朝廷权柄、天子圣裁,岂容尔等私相授受?此举将天子威仪置于何地?"
"
诸位共襄义举讨伐董贼,本王甚慰,此乃青史留名之举。
然会盟推选之事大可不必!
当今天子尚在董卓掌控之中,臣子私结盟约岂非僭越?若如此,我等与董卓何异?"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令诸侯纷纷低头。
他们此番会盟本就各怀心思,何曾真正考量过朝廷纲纪?论及法理,唯有燕王身兼骠骑将军、太尉等职,掌兵权、任免权皆名正言顺。
其余诸侯中,袁绍的渤海太守之职更是董卓所授,竟妄居盟主之位。
此刻最尴尬的莫过于曹操。
那道矫诏正是出自他手,讨董檄文亦由他所。
面对燕王训斥,他只能默默垂。
看着一众垂头丧气的诸侯,刘凤对他舌战群雄的表现十分满意,心中暗笑:"
这帮人的那点小心思,真当本王看么?"
正暗自得意时,忽见一人出列高声道:"
燕王殿下既召天下英雄共襄义举,讨伐董卓,此乃千秋大业。
可那董贼坐拥三十万西凉精锐,更有吕布这等猛将效忠。
若不推举盟主统一号令,我等岂非任人宰割?"
"
古人云:蛇无不行,鸟无不飞!
今日会盟若无人统领,纵有百万大军亦如散沙。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立盟主正是当下要务啊!
"
刘凤闻言瞳孔骤缩,死死盯着这个侃侃而谈的男子——正是那位以哭闻名、擅长逃跑、走到哪灾祸就跟到哪的草鞋贩子,日后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
他前几日还与谋士们议论此人,万没想到竟在酸枣相逢。
据密探所报,刘备果真如史载那般:因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后逢朝廷整顿吏治。
那中山郡督邮故意刁难,刘备怒鞭督邮弃官而走,如今正寄居北海太守孔融帐下,随军前来会盟。
燕王刘凤威震全场,压得各路诸侯不敢吭声,刘备见机想在人前显圣,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
他不管刘凤是皇亲贵胄还是权势滔天,竟梗着脖子顶撞起来。
说来也怪,这刘备总自称中山靖王苗裔、孝景皇帝玄孙,按道理该和燕王穿一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