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4)

加入书签

伐董贼。

那些诸侯统率的士卒,不过是临时征召的农夫,毫无军阵素养可言,堪称乌合之众。

岂能与燕国百战精锐相提并论?燕军将士皆是历经沙场的铁血之师。

这般言论虽显狂傲,不免有轻视天下英雄之嫌,但确实道出了事实。

以刘凤尊贵的身份地位,自然远那些庸碌诸侯。

然而过于张扬终究不妥,恐失天下大义。

刘凤内心虽认同郭嘉建言,却不宜直抒胸臆。

永宁殿内群臣议论纷纷之际,刘凤目光威严地扫视众臣:"

诸位爱卿以为奉孝之议如何?"

关羽代表众将正色道:"

启禀大王,军师所言极是。

我燕国雄师号称天下第一,岂能屈从诸侯盟主调遣?此举既有损国威,亦抬举了那些诸侯。

臣附议不与诸侯结盟。

"

刘凤颔示意,继而向左的荀彧问道:"

文若有何见解?"

荀彧从容奏对:"

禀大王,臣亦赞同军师之议。

若不能担任盟主之位,供养三十万联军粮草既耗费国力,又损我国威。

"

刘凤环视群臣:"

众卿是否皆持此见?"

殿中文武百官齐整肃立,向御座上的君王躬身应答:"

臣等附议军师所言。

"

"

好。

"

刘凤略一颔,继而肃然道:"

既然众卿一致决议,孤便收回与诸侯会盟之念。

此番南征既已定夺,诸位可还有未尽之言?"

郑玄执礼进言:"

禀王上,清剿奸佞、讨伐董贼确需王上亲征。

然则燕国及北疆防务,当如何安排?"

刘凤闻言陷入沉思,片刻后环视群臣:"

此次南征,孤拟统兵五万,另五万驻守边境以防不测。

国中政务,当由郑玄、蔡邕、荀彧三位爱卿共掌。

"

三位重臣闻言出列,执礼应答:"

臣等必不负重托,保疆土安泰。

"

"

甚好。

"

刘凤满意颔,"

议事至此,众文臣可先告退。

奉孝、文和与诸位将军留下,孤另有军务相商。

"

文官们行礼告退,偌大殿堂仅余郭嘉、贾诩及一众将领。

贾诩率先进言:"

敢问王上,此番南征部署当如何安排?哪些将领随行,哪些驻守?"

刘凤脸上浮现一抹狡黠的笑意,轻轻抬手制止了军师的询问,压低声音道:"

文和莫急。

今日特意留下诸位,是因为本王心中有个谋划,想与诸位仔细参详。

"

殿下群臣闻言心思微动,联想到先前王上提及的五万精兵另有安排,不禁暗自揣测。

众臣当即躬身齐声道:"

臣等愿闻其详!

"

刘凤端坐御座,目光灼灼地扫视群臣,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

想必诸位都注意到了,本王说过那五万精兵另有用途。

"

"

依本王所见,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之事,十有会以失败收场。

这些诸侯举兵不过是为谋私利,何来匡扶汉室之心?"

"

只要董卓稍作让步,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便会止步不前。

毕竟谁愿意头上压着个强势朝廷?只要董卓不过分跋扈,诸侯们巴不得他继续把持朝政。

"

"

既然诸侯都在打自己的算盘,我们燕国岂能坐失良机?"

刘凤略作停顿,看着陷入沉思的群臣,继续道:"

自丁原命丧洛阳,并州九郡群龙无。

昔日十万并州狼骑,两万战死洛阳,五万随吕布投了董卓,剩下三万由高顺、张辽率领归顺我燕国。

"

"

如今的并州,就像只被拔了牙的老虎,不知多少人在暗中觊觎呢。

"

群臣听到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