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 / 4)
右侧位的关羽正襟危坐,抱拳禀道:"
王上,三军将士已整装完毕,随时可出征战场。
只待王上令下,我燕国将士必将势如破竹,直取洛阳诛杀奸贼董卓。
"
"
甚好!
"
刘凤闻言满意颔。
随后将目光转向两位军师,温声问道:"
奉先、文和可有补充?军情方面需多加留意,战略部署是否需调整?"
闻言,两位谋士交换眼神。
郭嘉执礼禀道:"
禀王上,隐秘卫与黑衣卫正密切监视酸枣、洛阳动向。
战略部署已拟定草案,会盟之事由王上亲自主持,自当由王上定夺。
只是会盟之事,臣略有异议。
"
见郭嘉欲言又止,刘凤摆手示意:"
奉孝但说无妨。
"
郭嘉沉吟道:"
据密报显示,若我燕国参与会盟,将有十七路诸侯齐聚。
诸侯联盟势必要推举盟主。
臣建议,王上不必角逐盟主之位,亦无需与其他诸侯结盟。
"
刘凤眉头微蹙:"
此话怎讲?诸侯联合讨董,结盟乃大势所趋。
推举盟主更便于调度三十万大军。
奉孝为何反对结盟?又为何劝阻寡人竞争盟主之位?"
郭嘉毫不避讳地陈述己见:"
王上容禀,以您的赫赫威名与尊贵身份,加之燕国雄师劲旅,这盟主之位自然非您莫属。
然则"
他略作停顿,语锋一转:"
燕国若与众诸侯结盟,实乃弊大于利。
"
郑玄闻言面露疑色:"
奉孝何出此言?会盟讨董乃大义之举,对燕国岂非有益?"
郭嘉从容应答:"
郑公明鉴。
如今会盟诸侯中,位阶最高不过州牧,余者多为郡守。
恕嘉直言——其中不少人的官职还是董贼所授。
依朝廷规制,刺史、太守原无统兵之权,此番出兵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
"
反观我燕国,"
他挺直腰背,"
王上乃一国之君,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要职,何必与这等诸侯平起平坐?反倒折损我燕国威仪。
"
郭嘉环视殿内群臣,继续剖析:"
若王上屈尊结盟,说句不客气的话——既贬损自身,又抬高了诸侯身价。
他们借我燕国大义名分行事,谁知是否真心为国?"
"
更紧要的是,"
他目光凝重,"
一旦王上出任盟主,三十万联军粮秣供给重担必将落在燕国肩上。
北疆虽经数年经营仓廪充实,也经不起这等消耗。
此举对我燕国百害无一利!
"
最后他沉声道:"
倘若盟主之位旁落,岂非要用王上的威名为他人作嫁衣裳?"
燕国朝堂之上,郭嘉拱手进言:"
微臣以为,结盟之事弊大于利。
若参与联盟,我大燕将士须听外人调遣,王上亦要受制于盟主,实非良策。
"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议论纷纷。
关羽、张飞等将领率先表态:"
郭军师所言极是!
我燕军天下无敌,岂能任人摆布?"
荀彧等文臣亦附议支持。
唯有蔡邕等老臣保持中立。
在场众臣各怀心思:文官们盘算着名声与实利的得失;武将们则骄傲于"
帝国第一军"
的威名,不屑与外省杂牌军为伍。
在他们看来,那些诸侯统率的不过是乌合之众,怎能与燕国铁军相提并论?
御座之上,刘凤嘴角含笑。
他本就不愿与诸侯结盟,更看不上那些临时拼凑的地方武装。
让他与这些人为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在众多诸侯之中,唯有曹操堪称雄才大略,其余诸侯皆非成事之人,刘凤根本不愿与他们结为盟友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