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4)

加入书签

虽说孤王确信燕国百官皆忠心耿耿,但难免有人会为从龙之功所惑。

若真到那时,局面恐生变故。

望尔等能替孤盯紧何太后动向。

甄姜、蔡琰、张宁三女闻言相顾,皆露难色。

尤其燕王后甄姜乃商贾之女,更觉无措:"

妾身恐难胜任此事。

"

刘凤轻握王后纤手温言道:"

爱妃不必过忧,此事并非想象中那般棘手。

只需留意那座宫阙,防着何太后单独面见朝臣即可。

宁儿执掌【百鸟】,派些人手扮作宫女暗中观察便是。

即便最坏情形,在这天下将乱之际,纵有人察觉异样,也未必有人采信。

"

三女闻言稍安,颔领命。

永汉元年四月十五,北疆表面风平浪静。

张辽、高顺入【军事学院】修习;郭嘉、贾诩正遣密探搜集洛阳情报,并与荀彧等人共商对策;刘辩母子安居王宫偏殿,暂得安稳;燕国大军则在蓟城整装备战。

司隶洛阳城南城区的司徒府内,王允正襟危坐于书房主位,指间捻着那封密信反复细读。

此刻渤海郡的袁绍正紧锣密鼓操练兵马,檄文中"

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

八字力透纸背。

这位四世三公的贵公子到底沉不住气,将劝说王允诛董的密信,借着新任司徒寿诞的由头送进了洛阳城。

而燕国那位闲散国君刘凤,倒是优哉游哉地坐观风云,只待诸侯联军的讨董檄文传到蓟城。

此时掌控三十万西凉铁骑的董卓早已得意忘形。

自那场未央宫大火后,他连最后那点顾忌都抛却,终日以相国身份肆意践踏朝纲。

那套"

秩两千石"

的太守任命把戏,不过是为稳住袁绍的缓兵之计——谁不知道董仲颖最擅长的就是把仇敌的头颅拧下来当蹴鞠。

"

董贼摹仿霍光行废立?他也配!

"

王允突然冷笑出声。

案几上的密信在烛火映照下,"

即当奉命"

四字显得格外刺目。

这位太原王氏的当家人想起董卓父亲不过是个追捕盗贼的底层武吏,指节不由叩得案面咚咚作响。

窗外传来寿宴宾客的喧闹声,但书房内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

董卓不过是仰仗三十万西凉军势,窃据相国之位,把持朝政,令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王允一直暗中谋划除掉董卓,奈何手中无兵权,又摸不清众大臣的态度,只得暂且隐忍。

袁绍差人送来的密信,恰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王允借口庆贺五十二岁寿辰,广邀朝中重臣赴宴。

论家世与官位,王允虽不及四世三公的袁氏,但在朝堂上也举足轻重。

接到请帖的公卿大臣纷纷携礼前往司徒府,受邀者几乎悉数到场。

司徒府内,珍馐美馔络绎呈上,舞姬翩跹,乐声悠扬,宴席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正当众人饮酒谈笑、欣赏歌舞之际,席间主位的王允突然掩面痛哭。

很快,一位大臣疑惑问道:“今日乃司徒寿诞之喜,为何反而悲伤落泪?”

王允拭泪答道:“诸位,今日并非老夫寿辰,只是担忧董卓起疑,才假借寿宴之名邀诸公一聚。”

“董卓那逆贼欺君罔上,祸乱朝纲,四百年大汉江山危在旦夕!”

“遥想高祖灭暴秦、败项羽,一统天下,方有四百年大汉基业。”

“如今社稷将倾,毁于董贼之手,老夫愧对历代,怎能不痛心疾!”

此言一出,不少忠汉老臣悲从中来,掩袖而泣,很快满堂公卿皆呜咽痛哭。

有人是真为汉室悲恸,也有人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朝堂之上,众臣正掩面悲泣之际,忽闻一声朗笑:"

呵呵!

诸位大人就是哭到天荒地老,难道能把董卓那厮哭死不成?"

王允愠怒抬眼,却见那出言不逊者竟是典军校尉曹操,不由得暗自吃惊。

这谯县曹氏可是西汉开国元勋曹参之后,乃大汉名门望族。

其父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