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4)

加入书签

定而后动。

郑玄愤然捶案,声音哽咽道:"

突然龙驭宾天,何进脱不了干系!

陛下素来龙体康健,岂会在立储的关键时刻无端暴毙?"

荀攸轻抚长须冷静分析:"

驾崩,大将军确实是最大得益者。

但恐相关罪证早已销毁殆尽,我等空有怀疑却难指证其弑君之罪。

微臣更忧心的是,大将军或会假借圣旨征调四方兵马北上伐燕。

"

"

王上明鉴,"

荀攸环视殿内诸臣,郑重道,"

当今天下能抗衡外戚集团者,唯王上执掌的皇族势力。

若宦官集团覆灭,恐怕屠刀下一个对准的,就是王上了。

"

殿中空气骤然凝固。

群臣屏息凝神,目光不约而同投向御座上的燕王。

刘凤望着殿内诸臣忧虑的目光,轻叹道:"

诸位多虑了。

依孤之见,何屠夫与十常侍必将玉石俱焚,根本无暇北顾。

洛阳城内的权力相争,于我燕国疆土并无影响。

"

"

真正令孤忧虑的,"

他指尖轻叩案几,"

是何进征召各地兵马入京勤王。

若双方同归于尽,那些手握重兵入京的州牧刺史必将失控。

届时朝堂倾覆,天下必将重现春秋战国之乱局。

"

大汉帝国的四百年威望若真到了那一步,必将烟消云散,天子也会如同周天子般沦为傀儡摆设。

"

殿内众人闻言无不色变,谁都不敢细想诸侯割据的乱世景象。

他们对燕王的远见卓识向来深信不疑——只因这位主君早已用一次次精准预判证明过自己的眼光。

燕王虽鲜少预言大事,可但凡开口,从未有过半分差错。

众人不愿深究的缘由很简单:谁都不忍目睹四百年汉室基业重蹈春秋战国覆辙。

老天!

难道传承四百年的汉家江山真要分崩离析?

这等残酷现实,令郑玄、蔡邕、荀彧、荀攸、麋竺等汉室忠臣简直痛彻心扉。

可世间之事,又岂会因个人意愿而改变?

端坐御座的刘凤将臣子们痛心的神情尽收眼底,朗声安抚道:"

诸位不必多虑,且静观其变。

当务之急,是要决定究竟入京角逐,还是坐镇蓟城以待天时?"

"

依寡人看,若有野心之辈在洛阳兴风作浪,必会激起各方诸侯同仇敌忾。

那时才是我燕国真正出手的良机。

"

郭嘉、贾诩、荀攸等谋士闻言相视苦笑。

在自家主君面前,他们总觉得自己如同稚童面对智者,燕王永远这般算无遗策。

郑玄注视着自己的君主,低声请教:"

依王上之见,我们燕国和北疆地区该采取什么策略?还有,王上认为哪位地方官员最可能借机生事,这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冲击?"

刘凤的目光掠过远方,转向自己的老师:"

应对之策?老师,这其实是个简单的选择。

我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此刻谁先跳出来,谁就会当其冲。

"

"

因为本王的关系,燕国和北疆本就引人注目。

眼下形势未明,我们更要谨慎行事。

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维持现状。

"

"

我们坐拥北疆,周边暂时没有强敌。

即便有些不安分的势力,也会忌惮燕国的军威,不敢轻举妄动。

洛阳城即将爆的纷争,短期内不会波及我们这里。

"

"

说到野心家,先得手握兵权,其次还得是利益受损之人。

洛阳那些既得利益者暂时不会妄动。

"

"

依本王观察,第一个跳出来的很可能是并州牧董卓。

广宗之战时本王亲眼见识过此人,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必定会率先难。

"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