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4)
"
"
为今之计,不如在陛下决断前,先给燕王殿下添些绊子,令他无暇赴京。
这般拖延时日,方可全力劝谏陛下立皇长子刘辩为储。
"
何进闻言目光骤亮,凝视眼前之人:"
孟德可有良策?"
进言者正是燕王刘凤的旧识,亦是他此生劲敌——曹操曹孟德。
当年黄巾之乱时,曹操曾与刘凤有过交集,更在南阳战场立下战功。
平乱后,曹操因功受封济南相,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三年后,被何进召回洛阳任大将军府幕僚,后因家世出任西园新军典军校尉。
虽不及袁绍"
四世三公"
的显赫门第,但曹氏乃开国功臣曹参之后,亦是天下名门。
此刻堂中众人皆望向曹操,连自好的袁绍也盯着挚友——这位同任西园八校尉的中军校尉,正期待他能提出何等妙计来己见。
袁绍和曹操都效力于大将军麾下,二人常常暗中较劲,谁也不甘心落后。
此刻袁绍颇感兴趣,想看看这位老友能拿出什么妙计。
曹操察觉到众人投来的目光,心中暗自得意,嘴角微微上扬。
不过他很快收敛心神,继续沉稳地说道:"
大将军,要阻止陛下召回燕王,就必须让燕王无暇分身。
燕王不仅是燕国藩王,还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职。
作为幽州牧,确保疆土完整本是他的职责,但现在的幽州并非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
何进闻言眉头紧锁,怀疑曹操是否知晓公孙瓒投靠自己之事,脸色略显不悦:"
孟德,有话直说。
"
曹操不慌不忙,露出些许狡黠的笑意:"
大将军,北疆地域辽阔,可并非尽归我大汉掌控。
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部分土地长期被外族占据,而辽东太守亦有异心传闻。
燕王既被尊为大汉战神,麾下八万精锐号称天下第一强军,何不让他率兵收复失地?既能替朝廷开疆拓土,又可使其无暇回京,岂非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何进仍有顾虑:"
此计虽好,但终究只能拖延一时,无法彻底解决啊?"
众人闻言,纷纷将视线投向主座上的何进,眼中满是困惑。
曹操神色从容,不因提议被否而恼怒,反而谦逊地问道:"
大将军,莫非下官所议有何不妥?"
何进放下酒樽,轻叹一声:"
刘凤此人虽令人憎恶,但其统兵之能确实令人叹服。
燕国八万精锐之师,堪称百战雄师。
"
"
帝国战神之名,绝非虚传。
"
"
自其领兵以来,每战必以寡击众,且皆战决。
"
"
当年尚未封王时,他便敢率五千铁骑直取鲜卑二十万联军。
如今坐拥百万之众,兼领幽州军政大权,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
"
若令其出征边陲,不出数月必能平定乱局。
届时非但拖延不成,反助其立下开疆拓土之功,岂非弄巧成拙?"
"
孟德曾与之并肩作战,当知其用兵如神。
此计虽妙,却难奏效,徒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
在座众人都清楚燕王用兵之神。
虽对刘凤多有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其军事才能。
当年渔阳之战,自问无人能以五千破二十万之众。
若令其出征,无异于拱手送上战功。
袁绍暗自庆幸,若让曹操之计得逞,岂非显得自己无能?
曹操冷眼旁观席间众人的神色,心中暗自叹息。
这些人的见识与胸襟,想要与燕王争锋,实在是不自量力。
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日后必被燕王逐个击破。
思及此,他不由得对何进产生了动摇:这位大将军,恐怕并非明主。
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