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 / 4)
幽州与冀州接壤,刘虞与刘璋这对叔侄自然结成同盟。
两人联手之下,皇族集团的势力大增,在朝堂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即便遭遇变故,他们也能从容应对。
刘虞在蓟城停留七日,与荀彧、蔡邕、郑玄、荀攸等重臣商议新政细节,对新政有了透彻理解。
随后他率领数百精骑返回邺城,准备在冀州全面推行新政。
洛阳城暗流涌动,百官私下议论储君人选,猜测燕王是否会奉召回京。
大将军何进在府中召集心腹密议。
他得意道:"
本官联合百官向陛下施压,要求立皇长子刘辩为储君。
陛下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待太子继位,我必大权在握,到时诸位皆可加官进爵,平步青云。
"
书房内的谋士多出自世家大族,与何进结为同盟。
这些人对何进的狂言早已习以为常,有人甚至面露喜色,仿佛看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景象。
但几位深谋远虑之士却隐现忧色。
一名身着锦绣华服、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上前低声道:"
将军,此事恐有变数。
听闻圣上欲召燕王入朝"
这位年约三旬、气度不凡的谋士继续进言:"
燕王乃宗室领袖,身份尊贵。
其封地燕国更坐拥八万精兵,若当真奉诏入京,只怕会干扰将军的大计。
"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虽说二皇子刘协深得圣上与太后宠爱,却缺乏朝臣支持。
倘若得到以燕王为的皇族力挺,再加上与之交好的百官拥戴,顷刻间便能与我等分庭抗礼。
"
何进闻言,原本志得意满的神情骤然凝固。
这位大将军面色阴沉,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他之所以联合百官奏请立皇长子刘辩为储,正是担心日久生变。
随着燕王刘凤势力日盛,加之刘协年岁渐长——若届时内有圣宠,外有宗室支持,再凭借那孩子的聪慧懂事,立储阻力必将大减。
"
绝不能让刘协登上储位!
"
何进暗自咬牙。
当年刘协生母王氏之死与何家脱不开干系,若让刘协得势,外戚集团必将万劫不复。
正因如此,他才要趁刘协年幼、燕王尚未能左右朝局时,逼迫天子立自己外甥为储。
可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召燕王入京抗衡。
何进长叹一声,看向谋士:"
本初所言极是,眼下确实不是庆功之时。
"
(采用文言风格
袁本初抚膺而问:"
吾等当何以自处?"
此人乃日后雄踞河北之袁绍,时任中军校尉,掌西园新军数千劲卒。
汝南袁氏历四世三公,冠绝当世,今更与大将军何进结为盟契。
西园新军之设,本为汉帝刘宏制衡何进兵权而立,由上军校尉蹇硕统之。
何进洞若观火,虽明面不阻,却安插心腹于军中,袁绍即为其中翘楚。
袁氏既显赫,绍又居八校尉次席,故何进对其言甚为倚重。
绍沉吟良久,方道:"
燕王入京之事虚实未辨,若陛下仅一时兴起,大将军寻由劝阻即可;若圣意已决,则需早谋良策。
或阻其行,或延其期,皆当预作筹谋。
"
何进拊掌称善:"
本初之言甚妥!
"
虽未能根除隐忧,然在当下已属上策。
唯今之计,当先探明圣意,再谋应对。
至若燕王刘凤,何进思之切齿,然暂不可轻动。
只可惜,以眼下的实力与权位,除非率举国之兵北伐,否则依陛下对燕王刘凤的倚重,自己根本奈何不了他分毫。
最稳妥之策,便是将燕王刘凤困于北疆封地,使其不得擅离。
如此,他便无法插手朝堂大局。
正沉思间,一人上前拱手道:"
大将军,本初所言虽有理,却只能暂缓局势,难解根本。
若陛下执意召燕王入京,我等必将陷入被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