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3 / 3)
精明的汉人制定出损害他们利益的法令即可。
语言障碍更易解决——乌桓部族虽有本族语言,但汉人却听不懂乌桓语。
总不能让汉人们都去学乌桓语言吧?
汉语则不同,大汉帝国周边番邦部落皆能说流利汉语,连目不识丁的牧民也能用汉语简单交流。
驻军问题尤为关键:草原上常因细微摩擦便引争斗。
新城集市汇聚北方各部领,难免滋生事端。
若长期驻守精锐之师,既可震慑宵小,又能避免部落领无故生衅。
面对燕王驻军之请,丘力居与帐中众人眼神交汇,旋即应允。
见乌桓贵族应下王上所提诸事,麋竺眉间忧色稍霁。
虽不解燕王为何提出诸多非常之请,但麋竺深信王上必是为大汉北疆长久计。
刘凤坚持这些严苛条件,实藏深远图谋。
新城所有交易皆须依汉制办理,用汉字记录文书,以汉语商议价钱。
看似寻常举措,实为高明至极的文化浸润。
草原牧民将渐习汉语,惯用汉字,本族语言终将没落。
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在无形中逐渐接纳了中原文明的熏陶,从婚俗礼仪开始效仿汉族传统,最终被中原文化所交融。
若再推行联姻政策,那些剽悍的草原部众终将转化为温顺的汉民,民族融合之路便会更加顺畅。
这正是刘凤构思的文化渗透策略——以温和手段实现对草原牧民的归化。
边塞贸易城邦不仅肩负着商品流通的职能,更是文化传播、民族交融、军事互通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枢纽。
常驻精锐部队的深层用意不言自明。
而驻军提议中暗藏的关键玄机,将成为制约草原贵族的致命软肋——驻军规模完全取决于各部领的顺从程度。
若诸部安分守己,便只驻守五千精骑;若有人心怀不轨,四万黄金火骑兵必将坐镇边关。
帐内乌桓贵族尚未参透这层机巧,来日恐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但对数十万乌桓牧民而言,融入大汉帝国实乃莫大福祉。
摆脱部落仇杀的动荡岁月,舍弃落后陋习,换来安稳富足的新生活,岂非美事?
三日内,麋竺全权筹备迎娶娜塔公主的典礼事宜。
至今日诸事齐备,他率数百铁骑护卫,与难楼统率的数千乌桓战士共同护送朱红婚车,浩荡队伍正徐徐向蓟城进。
大草原上馈赠的礼物,多以牛羊骏马等牲口为主,间或夹杂着稀有的精致皮料。
丘力居统领的四大部族头领——难楼、苏仆延、乌延与傲尔拉,精心挑选的绝色佳丽,皆是本族血脉相连的亲近女子,甚至不乏掌上明珠般的亲生女儿。
燕王开出的聘礼极其贵重,以丘力居为的几位领也纷纷献上部落珍藏的奇珍异宝,预备呈献给燕王殿下。
这些在丘力居等人眼中价值连城的赠礼,或许在世家豪门看来不过尔尔,但终究是份厚重的心意。
为确保庞大的迎亲队伍平安抵达蓟城,乌桓王庭调集了五千骁勇善战的精锐战士,由沙场老将难楼亲自统率护送。
麋竺同样派出侦察小队,令张飞率领五千黄金火骑兵临时听候调遣,护卫这支规模宏大的迎亲队伍返回蓟城。
在北疆长城界内,没有马匪敢在周边造次,燕王刘凤的威仪不容!
鲜卑贵族们不敢轻易差遣牧民在附近放牧。
乌桓权贵们也不会贸然让牧民在周围栖居。
众人心照不宣地将那片草场视为燕王治下的领地。
既然身处相对安全的边疆地带,为何乌桓权贵与麋竺仍要严阵以待,派遣上万大军护送呢?
他们真正要防范的敌人,正是始终对燕王心怀怨怼的右北平太守公孙瓒。
幽州,右北平郡,土垠城。
当公孙瓒获悉乌桓王庭的迎亲队伍正返回蓟城时,确实集结麾下兵马,打算突袭这支队伍。
但得知张飞亲率五千黄金火骑兵护航,外加难楼带领五千王庭精锐随行护卫后,
公孙瓒满腔热忱顿时冰凉,假扮马匪偷袭的计划,只能黯然作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