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3)
功当归其岳丈蔡邕。
这位曾为汉帝刘宏授业的大家门生遍天下,见女婿为人才匮乏所困,便修书召唤赴蓟。
其中尤以吴郡顾雍最为瞩目——此人身出江东望族顾氏,曾祖官至颍川太守,史上更位列东吴丞相,被赞为"
安国利民,社稷之臣"
。
闻得蔡邕举荐,刘凤当即拜顾雍为燕国长史,赐五百石俸,佐理国政。
徐州巨贾糜竺、糜芳兄弟携家眷亲赴蓟城投效的消息,让燕王刘凤收获了第二份意外之喜。
在这乱世之中,有五大豪商闻名天下:河北甄氏、益州吴氏、陈留卫氏、河东卫氏以及徐州糜氏。
糜竺字子仲,不仅坐拥僮仆门客近万,更累积了亿万家财。
虽然商贾之流在士农工商的等级中始终难以抬头,纵使富甲一方,地位仍不及末流小官。
糜竺深谙此道,一直渴望扭转家族命运。
在徐州时,刺史陶谦表面礼遇有加,实则不过觊觎糜家财富,对其入仕之请始终虚与委蛇。
原本糜竺打算静待时机,但燕王刘凤的崛起让他看到了转机。
眼见甄氏通过与燕王联姻一跃成为五商之,更得知出身商贾的燕王对苏双、张世平等商人皆予重用,糜竺当机立断,携弟弟糜芳及小妹举族北迁,向蓟城表明了效忠之意。
这突如其来的投诚确实令刘凤颇感诧异。
按原有轨迹,糜氏兄弟本应与刘备惺惺相惜,更从未踏出徐州半步。
但转念一想,自他来到这个时代,已改变太多人的命运轨迹,糜氏兄弟的选择倒也情有可原。
刘凤自然对糜氏举族来投喜出望外。
与此同时,第三份惊喜接踵而至——郭嘉修书邀颍川挚友荀彧、荀攸叔侄前来蓟城。
这两位名士之所以应约,既是碍于郭嘉情面,更是因蔡邕与其族中尊长的亲笔劝说。
荀爽向来极为器重刘凤,认为他是复兴大汉盛世的明主,特地修书召荀彧和荀攸叔侄前往蓟城游历。
蓟城·南门
听闻荀氏叔侄将至,刘凤亲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倘若连“王佐之才”
荀彧与“谋主”
荀攸都不配这般礼遇,那诸葛亮又岂值得刘备三顾茅庐?
穿越至东汉末年已近三载的刘凤深知,这个时代的贤才最渴求的正是这份殊荣。
“颍川荀彧荀攸,拜见燕王殿下!”
叔侄二人见刘凤摆出如此阵仗,既惊且喜。
他们不过在颍川小有名声,于幽州境内实属无名之辈。
而眼前这位骠骑大将军、幽州牧,乃是大汉威名赫赫的战神藩王。
刘凤亲自出迎的举动,胜过千言万语的器重。
这份隆遇让叔侄二人确信:燕王确是值得托付的明主。
“文若、公达能来相投,实乃寡人之幸!”
刘凤含笑上前搀扶,目光灼灼地打量着这对顶级谋臣——
二十三岁的荀彧衣冠楚楚,举手投足尽显国士风范;年长六岁的荀攸目光如炬,眉宇间透着机敏之色。
(
幽州城内,刘凤笑意盈盈地对面前两位贤才宣告任命:
"
文若,今封你为幽州别驾,岁俸六百石。
"
"
公达,任你为祭酒从事,岁俸五百石。
"
荀氏叔侄眼中难掩喜色,躬身抱拳齐声道:"
臣等叩谢君恩!
"
这份知遇之恩,定当以死相报!
"
诸位且随我入城畅叙。
"
刘凤亲切地挽起二人手腕,"
州牧府已备好接风宴席。
"
众人穿过巍峨城门,径直来到肃穆的州牧府正厅。
刘凤高坐主位,向着前排席位示意:"
文若、公达,请上座。
"
厅内诸位将领的目光顿时汇聚在这对叔侄身上,暗含艳羡。
"
谢主公厚爱。
"
荀彧与荀攸神色从容,安然入席。
刘凤举盏高呼:"
诸君共饮,为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