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4)
他的应答既不失体面又留有余地。
以郭嘉的才智,岂会看不出大汉江山已危如累卵?否则也不会放弃朝廷要职,四处寻觅明主。
只是刘凤身为汉室宗亲,在局势未明前,郭嘉自然不敢贸然交心。
刘凤摇头叹道:"
先生还是不愿直言啊!
那就由本王来剖析当下困局吧。
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先生指正。
"
他捧着茶盏望向窗外,沉声道:"
黄巾之乱虽平,却耗尽国库积蓄,更暴露了朝廷积弊。
近年来天灾频仍,加上施政失当,百姓苦不堪言。
"
"
更甚者,为平定叛乱允许地方自募兵马,如今又重启州牧制度。
长此以往,必致尾大不掉之势。
当今天子虽在,尚能震慑四方,然圣体日渐衰弱。
待新君即位,幼主岂能驾驭那些虎视眈眈的豪强?"
"
洛阳朝中,外戚、世家、宦官三股势力明争暗斗。
稍有不慎"
刘凤的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眸光渐深。
郭嘉神色凝固,他早已察觉动荡将至,此刻却仍为刘凤的敏锐所震慑。
他哑声问道:"
殿下既预见乱局,可备良策?"
刘凤望檐外晴空,语气沉凝:"
大厦将倾,非独木能支。
汉室气数已尽,唯破而后立,方可再造乾坤。
"
"
孤身为刘氏血脉,誓效光武皇帝重整山河。
"
他目光如炬,"
愿与先生共铸新天。
"
话音掷地,堂内肃然。
刘凤毫不掩饰之志,亦暗自决断——若郭嘉拒邀,必血溅当场。
他深知,这位洞悉时局的谋士若投他主,将成心腹大患。
即便郭奉孝是举世罕见的奇才,我却绝不容许他转投别处,日后成为棘手的劲敌。
典韦听闻主公交心之语,面色毫无波澜,只是将戒备的目光牢牢锁定在郭嘉身上。
他深知主公既已剖明心迹,今日便不会放任这位谋士安然离去。
若有必要,他自当为主公清除障碍。
郭嘉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他未曾料到燕王刘凤竟敢当面吐露这等大逆不道的宏图。
但细想之下,眼前之人的气度胸襟与远大抱负,确实令人心生折服。
追随如此雄主,倒能尽展平生所学,岂非良禽择木?
只见他神色渐肃,直视刘凤郑重道:"
燕王襟怀坦荡,实在令人钦佩。
在下久慕殿下威名,今日得蒙垂青,岂敢推辞?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
见郭嘉俯称臣,刘凤顿觉心头大石落地,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趟洛阳之行,终得最大收获。
他连忙起身相扶,难掩激动:"
得先生相助,实乃天赐良缘!
愿与卿共襄盛举,再造大汉乾坤。
"
郭嘉谦逊回应:"
主上过誉了。
嘉不过一介书生,唯恐日后多有疏漏"
刘凤紧握其手笃定道:"
奉孝何必自谦?卿之才具,寡人了然于胸。
他日必使卿尽展所长,如蛟龙得水。
"
(
君臣二人闲聊片刻后,刘凤便让郭嘉收拾行装,暂住燕王府。
王府自然比郭嘉临时居所舒适许多。
郭嘉爽快应下,稍作整理后,三人便往府门行去。
燕王府内,刘凤设宴为郭嘉接风。
席间刘凤正与典韦、郭嘉饮酒时,忽见郭嘉频频咳嗽,不由眉头紧蹙。
刘凤猛然想起史载郭嘉年少患病,以致三十八岁便英年早逝。
他立即放下酒杯关切道:"
奉孝这咳嗽之症,可是宿疾未愈?"
郭嘉心头微暖,摆手笑道:"
王上不必挂怀,不过是文人体弱的小毛病罢了。
"
刘凤正色道:"
寡人略通医理,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