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4)
凤用两百架百战神机弩对鲜卑乌桓联军实施两轮齐射,十余万胡骑在巨弩轰击下阵脚大乱。
更令敌军绝望的是,那员汉将亲率五千精骑在后穷追不舍。
如今这支铁骑已悄然抵达长城边界。
辽阔草原上的十余万胡族战士此刻已彻底溃败,军心涣散。
刘凤抓住战机,亲率关羽、张飞、臧洪及五千铁骑乘胜追击。
残存的八万胡兵仓皇向北逃窜,企图退回长城外的草原。
刘凤指挥精锐骑兵紧咬不放,持续施加压力。
胡族联军虽派出万夫长、千夫长率部断后,但连日奔逃加上粮草断绝,士气衰竭的部队根本无法抵挡汉军的锋芒。
刘凤麾下将士粮草充足,又携大胜之威,士气正盛。
反观胡族联军,八万之众竟被五千汉军铁骑击溃,想要重整旗鼓已无可能。
溃逃途中,联军丢弃了全部粮草辎重。
不仅将士饥肠辘辘,连战马也饿得无力奔驰。
他们试图劫掠补给,但渔阳以北早被洗劫一空,边塞本就人烟稀少,哪还有物资可抢?
绝境之下,联军内部矛盾爆。
贵族将领们将战败归咎于鲜卑大单于和连,指责他刚愎自用、指挥无方,才导致渔阳惨败。
暴怒的和连竟派亲信斩杀了几名闹得最凶的贵族将领。
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联军彻底陷入内讧。
为争夺所剩无几的物资,各部相互厮杀。
虽有明智者试图平息纷争,但在八万将士绝望的怒吼中,他们的劝解完全被喊杀声淹没。
正所谓祸不单行,这支曾经的雄师如今已走向末路。
八万草原骑兵为争夺粮草陷入混战时,刘凤已亲率关羽、张飞、臧洪及五千铁骑突袭而至。
这些草原骑兵早被汉军铁骑震慑得肝胆俱裂,加上粮草匮乏,连举刀的力气都丧失殆尽,很快便溃不成军,再次仓皇逃命。
前有汉军追击,后有盟军为粮草自相残杀,鲜卑乌桓联军的兵马日渐减少。
即便如此,残存的六七万联军仍成功突破长城,逃回北方草原。
刘凤率领着关羽等将及五千精锐骑兵也紧随其后,跨过长城闯入草原腹地。
但茫茫草原极易迷失方向,加之地域辽阔人迹罕至,刘凤开始犹豫是否该继续深入追击。
连日征战已令五千将士疲惫不堪,此刻或许正是凯旋的最好时机。
毕竟在关内追击溃军尚可,但若深入草原腹地,在自己全无地利之处,极易遭遇敌军埋伏。
经过深思熟虑,刘凤决定在周边扫荡一番,缴获大批牛羊马匹后,便准备全军班师。
就在此时,鲜卑乌桓联军却派来使者,向大汉帝国递上了降书。
鲜卑大单于和连当真是命不该绝。
在逃亡途中,在联军内部的自相残杀中,他竟然未被其他贵族将领所害,安然逃出生天。
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当他回到鲜卑王庭时,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麻烦。
其一是这次渔阳会战惨败,二十万大军折损过半,仅剩六七万兵马逃回草原。
其二是联军中那些被他处死的贵族将领,其部族必将起兵反叛,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雪上加霜的是,那汉人小将率领五千精锐铁骑踏上了草原。
汉人朝廷是否要大举北伐?倘若效仿昔日剿灭匈奴之举,欲将鲜卑汗国连根拔起也非痴人说梦。
内外交困之下,和连只得遣使向大汉俯称臣。
他妄图借此喘息之机整顿王庭,为此不惜摆出十足诚意——不仅向汉天子称臣,更许诺年年进贡数万牛羊骏马。
平阳侯刘凤与鲜卑大单于和连在两军阵前缔结条约。
来自现代的刘凤对所谓"
上国恩威"
嗤之以鼻,既胜便定要索取最大利益。
在他眼中,战败者合该献上所有。
《渔阳条约》由此诞生:
一、鲜卑永世臣属大汉,奉汉帝为天可汗;
二、岁贡牛五万、羊八万、良马四万;
三、立即遣返所掳汉民;
四、大汉征召时须即刻响应。
和连目眦欲裂地签下姓名,北方烽烟就此熄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