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4)
当前唯有死守渔阳防线,等待洛阳北军增援。
然而渔阳距蓟城不足百里,待朝廷援军抵达时,只怕幽州全境早已沦为胡虏牧场。
府衙内众官员争执不休,或言死战不退,或主张退守涿郡以待援军。
虽多数人倾向撤守,却无人敢作决断——此令一下,仕途便至尽头。
可若坚守渔阳,又无人敢领兵御敌。
众人就此僵持不下。
刘凤弄清战局后暗自舒气。
既知局势,便可谋定后动,总强过盲人摸象。
见诸官争论,他心中冷笑:何须抉择?除却死守,别无他路。
若退守涿郡,待朝廷大军来援时,幽州十一郡二百五十二万生民恐已遭鲜卑乌桓掳掠殆尽。
届时即便合洛阳北军与幽州残部之力,亦需付出惨痛代价方能收复失地。
固守虽难免伤亡,终究利大于弊。
何况胡虏不过趁虚而入,若战事迁延,反倒是这些草原部族损耗更甚——此时正值水草丰美之际,抽调青壮从军,牧场牲畜谁来看管?但遭重创,便是伤及根本。
待其无力支撑,自会退兵。
看着那些畏战的幽州官员们丑态百出,刘凤霍然起身抱拳道:"
叔父,侄儿愿率本部将士奔赴渔阳迎击鲜卑铁骑,恳请叔父恩准。
"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书房顿时鸦雀无声。
众官员齐刷刷转头,目杂地打量着这位年轻侯爵尚显青涩的面容。
有人面露惊诧,有人眼含赞许,更有人嘴角挂着讥诮。
刘凤何等敏锐,早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
但作为初入仕途的新人,他权当未见,只是静候主座之人的回应。
刘焉双眉紧蹙,语气中透着慈爱:"
子度莫要意气用事。
沙场征战非同,岂是儿戏?"
感受到叔父的回护之意,刘凤目光坚毅如铁:"
侄儿绝非一时冲动。
保疆卫国本就是我辈军人之责,何况身为刘氏子弟,更当率先垂范。
"
"
叔父身为幽州牧守,须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不如让侄儿代您出征渔阳,既全了宗室守土之责,亦可为叔父分忧。
还望成全!
"
刘焉闻言鼻尖微酸,强忍激动道:"
好孩子!
"
可想到战场凶险,仍是缓声劝道:"
眼下州郡兵员匮乏,你总不能单枪匹马去迎敌啊?"
刘凤心知叔父话中深意,却仍坚持:"
叔父莫忘,侄儿麾下有四千铁骑精锐,若赴渔阳前线,安全无虞。
"
听闻平阳侯手握四千精骑,厅内幽州官员低议纷纷。
既有人愿率军驰援渔阳,众官自是乐见其成——他们本就畏战,如今有人主动请缨,自然极力支持。
见侄儿心意已决,刘焉也不再劝阻:"
也罢!
贤侄既有报国之心,为叔岂能阻拦?为助你建功,我们商议后决定再拨些兵马:一千骑兵、五千长矛弓箭手,加上你原有部众,可凑足万人大军。
另表奏你为破虏将军,统领全军。
子度切记战场凶险,定要平安归来。
"
刘凤感念叔父厚爱,郑重抱拳:"
多谢叔父与诸位大人。
容我先回锦绣山庄整军,就此告辞。
"
言罢策马而去。
刘焉目送侄儿远去,心中默念:"
子度,千万保重"
锦绣山庄演武场上,四千甲士肃立如松。
关羽、张飞、臧洪、褚飞燕、赵云皆全副武装,静候指令。
赵云忍不住问道:"
师兄,边关战况如何?我们是否也要出征?"
刘凤环视众将,眼中燃起战火:"
鲜卑联合乌桓,二十万大军犯我边境,此刻正在渔阳对峙。
"
我主动向刺史,率军奔赴渔阳讨伐鲜卑。
刺史当即封我为破虏将军,调拨一千骑兵、五千长矛弓箭手,与我麾下兵马合为一万之众。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