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3)

加入书签

刘凤一念及此便奔向学馆,衣袂翻飞间惊起檐下新燕。

他攥着老师青灰的袖口雀跃道:"

先生!

学生悟出妙法了!

"

郑玄手中竹简不轻不重敲在少年额前,雪白长须随笑意轻颤:"

冒失!

且道来是何良策?"

随着少年清脆的解说声,窗棂间漏进的夕照在青砖地上缓缓游移。

当刘凤说到"

廿四声母相拼"

时,老先生忽然按住他挥舞的手:"

且慢,这知痴诗三音与资雌思"

"

不若容学生今夜详纂成册?"

刘凤忽然跪坐端正,前襟沾着的草屑簌簌落下,"

明日呈与先生细勘。

"

月轮爬上飞檐时,锦绣山庄的纸窗映出个伏案疾书的身影。

墨迹在宣纸上蜿蜒生长,时而夹杂着少年揪嘀咕:"

u上两点若省去不对,绿字该当如何"

晨露未曦之际,郑玄案头已垒起工楷抄就的《切音新谱》。

老先生枯瘦的手指掠过"

声形相生图"

时,忽然剧烈颤抖起来——这叠轻飘飘的桑皮纸,竟比当年未央宫受赏的玉简更重千万钧。

郑玄小心翼翼地将【汉字拼音】和【声形字、象形字】资料收好,来不及与学生多作解释,便急匆匆地去找好友研究这些资料。

看着老师匆忙离去的背影,刘凤摇头笑了笑。

他转身离开书房,前往庄园外的工坊,准备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图纸交给工匠们研究。

印刷术制作相对简单,但造纸术却让工匠们犯了难——他们从未接触过造纸工艺。

刘凤只得请岳父帮忙招募有经验的造纸匠人。

虽然掌握蔡伦改良技术的匠人不多,但在岳父重金招揽下,很快就有精通造纸的工匠来到锦绣山庄。

经过反复试验,工匠们终于造出了比蔡侯纸更洁白平整的纸张。

这种物美价廉的白纸一经面世,立即引抢购热潮。

世家大族、商贾权贵乃至寒门学子都涌向商铺争相购买。

与此同时,经过郑玄和刘凤共同整理的【汉字拼音】与【声形字、象形字】也开始推广。

郑玄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这些成果是由他的学生——平阳侯刘凤(字子度)呕心沥血所创。

这番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巩固了郑玄作为文坛宗师的地位。

即便朝廷解除,欲征召郑玄入洛阳为官,他也定然断然回绝!

蓟城内的刘焉得知侄儿刘凤创出【汉字拼音】与【声形字、象形字】的旷世之功,立刻上书天子,详陈刘凤近来所立利国利民之举。

如今年少的刘凤已爵封平阳侯,若再晋爵位,恐有不妥。

刘宏斟酌再三,最终决定赐予刘凤一个朝廷官职。

因刘凤在文教上的卓着功绩,天子下诏,封其为国子监祭酒舍人。

不过此职仅为虚衔,遥领而已。

册封诏书传至锦绣山庄时,刘凤一时怔然,难以置信——自己年方十六竟成祭酒舍人,按当下说法,已是高等学官,实在恍如梦境!

【汉字拼音】与【声形字、象形字】的推行,使得师资短缺之困迎刃而解。

如今一名夫子便可轻松教授百名稚童,孩童识字进益更是飞提升。

此等创举不仅令刘凤与郑玄声名鹊起,更引得诸多寒门士子纷纷前来投效。

侄儿立下大功,刘焉身为幽州刺史亦沾光不少,政绩斐然。

他投桃报李,对刘凤处处行方便,要人予人,需地给地。

印刷之术问世,启蒙典籍的刊印难题就此化解。

而廉价书籍的贩售,既为刘凤赢得民心,亦聚敛巨万资财。

须知汉末三国时,书籍多藏于世家豪族,寒门学子难得一册。

如今百姓仅需微薄钱财,便可购得实惠书籍,刘凤之声望愈如日中天。

——

春秋轮转,光阴似俊男倩女逐戏般飞逝,倏忽已至隆冬。

燕赵大地银装素裹,漫天雪絮纷扬而落。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