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4)

加入书签

从赶去门口。

眼前景象令众人目瞪口呆。

眼前的民众个个面黄肌瘦,形销骨立,目光呆滞,全然看不到生活的盼头。

东汉末年,黄巾肆虐,社稷倾颓,民间易子而食。

当时肆虐,百姓互相残食。

刘凤开仓放粮,率先捐出家产赈济灾民,救活千余人。

律法严苛,刑狱泛滥,构陷成风,无辜惨死者数以千计。

黎民哀嚎,道路相逢只敢以目示意。

刘凤虽知汉末民生多艰,但此前仅止于书卷记载。

如今亲眼目睹百姓如行尸走肉般的惨状,他胸口仿若压了块巨石,望着这群失魂落魄的灾民久久无言。

难民们佝偻的脊背让刘凤倍感重任在肩,犹如泰山压顶。

他决意以最快度终结乱世,为这些背井离乡的流民开创太平盛世。

"

老爷夫人开恩!

求您收留!

不要工钱,给口稀粥就成!

"

衣衫褴褛的难民们跪地叩,额头撞得咚咚作响。

甄逸见状泪如雨下,扯着丈夫衣袖哽咽道:"

夫君,他们太可怜了"

"

嗯。

"

刘凤轻抚妻子手背,仰头强忍泪水怒吼:"

这吃人的世道!

这该死的年月!

"

"

都起来!

准你们在莲花庄安家,该给的工钱分文不少!

"

"

谢老爷夫人大恩!

"

难民们涕泗横流,叩时连地面都在震颤。

刘凤转头对管家令道:"

赵峻,安置事宜交由你督办。

"

赵峻立即指挥仆役分组安顿难民,架起大锅熬煮粥糜。

甄姜领着丫鬟们忙前忙后照料孩童。

所幸庄内存粮充足,短期内无须担忧。

刘家庄园内积存的粮食很快就要见底,刘凤急忙派人前往甄府告知岳父,请求尽快调拨大批粮草支援。

这位年轻家主慷慨接纳了上万无家可归的百姓,一方面是出于仁厚之心,另一方面则因周边数万亩良田皆在其名下。

他完全有能力安置这些流民——妇女老者负责开荒种地,青壮年在作坊做工,或参与修建房屋道路等工程。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善举竟让刘凤赢得了"

大善人"

的美誉。

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中山国境,甚至冀州各郡都流传着这位年轻贵族的仁政。

不久,这些政绩便传到了冀州刺史耳中。

邺城州府内,刘焉轻啜香茗,笑着询问幕僚:"

近日冀州出了位乐善好施的贤人,诸位可有耳闻?"

董扶上前禀报:"

属下已派人查访,此人身份颇有渊源——正是使君族侄,东海恭王一脉的后裔。

其曾祖乃东海孝王刘臻,祖父为汶阳侯刘琬,父亲是前任河内太守刘坷。

"

他详细列举了这位年轻人的善政:收容流民、修筑官道、解决民生等诸多举措。

"

竟是凤儿所为?"

刘焉捋须微笑,"

这孩子今年刚满十五吧?本官有意举荐他为孝廉,茂安以为如何?"

"

主上英明!"

董扶适时奉上一记马屁,君臣二人开始例行互吹

在刘焉的运作下,刘凤意外获得了孝廉身份时隔月余得知消息时,他正在莲花山庄正厅饮茶

"

善心竟得善报?"

刘凤摇头苦笑

甄姜欣喜道:"

郎君现在可是有官身了!"

甄逸捋须接话:"

当初贤婿安置流民时,老夫还不解其意如今看来,倒是老夫目光短浅了对了,子度该去拜谢你叔父才是"

刘凤笑而不答他本只是恻隐之心,哪曾想会有这般机缘

"

小子这次做得不错"

童渊轻抚银须这两个月虽然忙于庶务,但徒弟的武艺从未荒废更难得的是能将侠义之心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