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2)

加入书签

果然听闻二字,董卓顿觉芒刺在背,那双蒲扇般的大手猛然攥紧扶手,强压下心头战栗后,竟坦然道:老夫纵横疆场数十载,平生未惧任何人——唯独对这燕王......实是畏之如虎啊!

昔日西凉霸主结交羌胡各部首领,谁不赞誉本相国盖世英武,义薄云天,乃当世真英雄!

当年广宗一役,本相国不慎败于黄巾贼寇之手,幸得燕王率军驰援。自此之后,本相国在燕王面前便矮了三分气势。

忆往昔坐镇西凉之时,本相国整军经武,广募勇士,练就十万铁骑,威震边陲,令四方胆寒。

灵帝驾崩之际,本相国亲率西凉大军入主洛阳,收编南北禁军、西园新军、宫廷卫队,手握雄师数十万,权柄滔天,掌控朝局。

岂料燕王仅率数万精锐,竟在正面战场击溃本相国数十万大军,迫使我西凉军退回陇西老巢。

诸位,我董卓对燕王殿下的畏惧,实乃深入骨髓!

每逢想起燕王挥师攻打汜水、虎牢二关的雄姿,天下诸侯无不战栗臣服。

更令人敬畏的是,燕王十五岁便大破鲜卑王庭,生擒单于及贵族,创下大汉百年未有之伟业。

乌桓部落闻风丧胆,举族归顺。黄巾百万之众,亦被燕王在数月间荡平殆尽。

虽与燕王势不两立,但作为武将,本相国由衷钦佩其绝世将才。

如今面对燕王,本相国只能俯首示弱,以金银爵位相赠,期盼能与燕王共分天下。

李儒初闻此言,尚觉岳父深谋远虑。及至听得这般丧志之语,气得险些昏厥。

他急忙打断董卓的感慨,痛心疾首地劝谏:相国明鉴,燕王本就以商贾起家,其家财堪比国库啊!

在燕王与群臣的治理下,燕地民生富庶,国库充盈,积累的财富不可计数。

相国若要结交燕王,不知要耗费多少珍宝金银?

大人,我们且论官职爵位:

论爵位——燕王乃百年来唯一实权藩王,祖上是光武帝嫡长子东海恭王一脉,位列诸侯之首,更是当今天子的皇叔。

论官职——燕王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朝廷要职。

试问相国能许给燕王何等官爵?

恐怕除了那张龙椅,再没有什么能打动他了。

单凭官爵钱财,绝难动摇燕王分毫。

相国,我们西凉必须早作谋划啊!

董卓瘫在主位上,颓然道:文优此言甚是有理!若燕王真举兵来犯,咱们便死守函谷关、武关、潼关,与燕军僵持!若还是挡不住......

他忽然拍案而起,面目狰狞:就算要死,本相也要先痛快一把!定要尝遍天下珍馐,搜罗四海 ** !

当年在洛阳还有几位金枝玉叶没来得及享用......董卓舔着嘴唇冷笑道,这几日就把那些公主弄进相府,好生快活!

嘿嘿,

让我用不同方式重新

董卓咧开嘴角说道:

李儒闻言暗叫不妙,意识到自己的劝谏过犹不及,反而激发了岳父的荒唐念头。他连忙转圜道:相国明鉴,属下提及燕王绝非畏战。适逢北疆 ** ,正可趁势直捣黄龙,彻底动摇燕国根基,扭转我军不利局面。

董卓——这位西凉枭雄原本只是因局势不利而陷入颓唐,此刻听闻有削弱燕国之策,顿时目光炯炯地直起身子:文优速速道来,如何借北疆之乱给予燕国致命一击?

相国府正厅内,李儒捋着短须侃侃而谈:公孙瓒率十万叛军正与燕军交战。我等可假借朝廷调停之名,实则授予叛军讨伐燕国的正统名分。明为平息战火,暗则结成同盟。若燕王抗旨不遵,便可昭告天下其谋逆之心。

李儒嘴角勾起一抹标志性的阴冷笑容:“相公,我们不妨借天子之名,光明正大地给渤海太守袁绍下一道圣旨。以北疆幅员辽阔、难以管辖为由,将渤海郡、河间郡、中山国、涿郡、上谷郡、代郡六地合并为代州,册封袁绍为代州牧,秩二千石。”

“袁绍此人外强中干,优柔寡断,贪小利而轻性命,好虚名而无实才。当初诸侯联军讨伐我西凉军时,他被燕王当众羞辱,身为盟主却颜面尽失,必然对燕王心怀怨恨。若我们给他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