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胜利,是最好的征兵广告。(2 / 4)
忙。
另外,收购铁料、硫磺、硝石的事情不能停,兵工厂那边等着用呢。”
…………
与外界热火朝天的扩军相比,隐藏在鹰愁涧深处的兵工厂,则是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
那台老式车床的轰鸣声再次成为山谷的主旋律,但与之前相比,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
方东明几乎隔天就会来这里一趟,他的到来,总能给工匠们带来新的思路和莫大的鼓舞。
此刻,他正站在那个狭小的“火药车间”洞口,看着“火药李”和几个学徒小心翼翼地操作。
经过反复试验和工艺固化,利用土法提纯的硫酸、硝酸硝化精制棉絮,再以白酒作为溶剂进行胶化、压片、切条、晾干……一整套土法制作单基发射药(硝化棉)的工艺流程已经初步稳定下来。
虽然产量依然很低,质量也无法与原装货相比,但已经能够稳定地用于复装子弹和…...接下来最重要的项目。
“支队长,您看,这是咱们按照您画的图,弄出来的手榴弹木柄样品。”石开山捧着一个做工略显粗糙,但形状标准的木柄走了过来。
方东明接过,仔细掂量了一下,手感沉实,木质坚硬,长度和粗细都符合他的要求。
他又看了看旁边工作台上摆放着的、已经初步成型的铸铁弹体模具。
“很好!”方东明赞许道,“木柄手榴弹(注:此时方东明主导设计的是类似后世67式木柄手榴弹的早期型号)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更重要的是,符合我们战士的投掷习惯,投得远,投得准。比鬼子的香瓜手雷更适合我们。”
他拿起一个尚未安装拉火管的弹体,对围拢过来的工匠们讲解道:“关键在这里——拉火管、导火索、雷管。这是整个手榴弹的技术核心,也是最危险的部分。”
他拿起一根小小的铜管(拉火管毛坯):“这里面,要压入拉火帽,导火索要用细帆线缠绕药芯,确保燃烧速度和稳定性。最后是雷管,用雷汞或叠氮化铅来起爆弹体里的主装药。”
他一连串说出了好几个在这个时代堪称尖端,甚至有些超前的炸药名词。工匠们听得聚精会神,虽然有些名词晦涩,但方东明总是能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其作用和危险性。
“火药李”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支队长,您说的这个‘叠氮化铅’,俺们按您说的方法试了几次,感觉比雷汞稳当多了!就是……就是合成起来太麻烦,量太少。”
“不怕麻烦,安全第一!”方东明强调,“产量可以慢慢提,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
尤其是装填炸药和压装雷管时,必须设立隔离操作间,定员、定量,严禁烟火!
我们要造的,是杀敌的利器,不是在自己手里爆炸的炸弹!”
他环视众人,语气凝重而充满信任:“同志们,我们正在做的,是开创历史的事业!鬼子有他们的兵工厂,我们也要有我们的!
而且,我们要造出更适合我们战士、更能消灭鬼子的武器!这木柄手榴弹,只是开始!”
“支队长,您就瞧好吧!”
“火药李”用力一拍胸脯,“俺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把这‘铁疙瘩’给弄出来!”
…………
几天后,晋西北支队召开了一次团级以上干部扩大会议。
各团团长、政委,以及支队直属部门负责人济济一堂。气氛虽然严肃,但每个人眉宇间都带着胜利后的轻松和昂扬。
吕志行首先通报了情况:“同志们,经过初步统计,此次反扫荡胜利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各团及地方武装,共接收踊跃参军的新兵超过六千人次!
经过初步筛选和政审,已补充到各主力团的新兵约四千人!目前,我晋西北支队五个主力团,总兵力已突破一万两千人!
这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区小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
“哗——”会场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虽然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让人振奋不已。
李云龙咧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哈哈!好!这下老子……我们新一团可算是兵强马壮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