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没钱修路怎么办?大明国债了解下!(2 / 7)

加入书签

话怎么听着这么玄乎呢?

    下一秒,朱慈烺也懒得再跟他们打哑谜了,而是直接说道:

    “简单来说,本宫想要发行一种债务,向天下的百姓、商人以及官员举借款项,这个东西的名字本宫想好了,就叫大明国债。”

    “我们可以向他们承诺,给予一定的利息回报,等过个半年、一年,朝廷有钱了,再把本金和利息一起还给他们。”

    “这样一来,既能筹集到修路的银子,又不会给内帑和户部带来太大的压力。”

    没错,此时此刻,朱慈烺准备发行大明国债了。

    毕竟他不想动用内帑和户部的钱,只能从其他地方搞钱了,而发行国债就是最快最好的来钱方式了。

    他心里清楚,只要操作得当,这个办法肯定能行得通。

    而当朱慈烺将关于国债的设想缓缓道出之时,周士朴和倪元璐二人瞬间如遭雷击,目瞪口呆地僵立当场。

    朱慈烺所言乍一听倒是挺不错的,还煞有介事地起了个“大明国债”这般新颖的名字。

    然而在他们看来,这所谓的“大明国债”说到底不就是以皇帝或者以国家的名义向民间百姓借钱嘛!

    而且,这等事情也不是当下才冒出来的新鲜玩意儿。

    依据《史记》所载,周赧王时期,为了联合诸侯一同攻打强秦,他竟向洛阳的商人们伸手借钱筹备军资。

    那些商人们或是出于对周天子威严的敬畏,或是怀揣着对未来丰厚回报的期许,倒也愿意慷慨解囊,将钱财借与周赧王。

    周赧王凭借这笔借来的钱财大肆采购军资,意图在战场上大展拳脚。

    然而,命运弄人,战场上风云变幻,最终他战败而归。

    战败之后,那笔巨额债务便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根本无力偿还。

    而那些债主们可不会轻易放过他,纷纷上门讨债,周赧王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躲到了宫内的一座高台之上,惶惶不可终日。

    也正因如此,后世便诞生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那便是“债台高筑”。

    时光流转,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的朝廷也曾发行过类似于如今所谓“国债”的东西,其形式与当时流行的交子颇有几分相似。

    再把目光拉回到明朝,这其中的说道就更多了。

    最初的时候,大明宝钞的诞生,其实就有着类似“国债”的意味,不过是只借不还的那种。

    朱元璋凭借着大明宝钞,大量搜刮民间的财物,以充实国库。

    这就导致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百姓们手中的宝钞瞬间变得一文不值,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

    直到朱慈烺之前果断决定将大明宝钞和金银绑定,才使得大明宝钞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市场价值,百姓们的生活也才渐渐有了起色。

    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