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丹道巨擘,高山流水觅知音(3 / 5)

加入书签

慕白接过玉瓶,小心翼翼地揭开符箓,拔开瓶塞。这一次,近距离毫无保留地接触,那清雅醇厚到极致、蕴含着蓬勃生命力的丹香瞬间将他包裹。他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无比陶醉的神情,仿佛在品味世间最醇美的琼浆玉液。

片刻后,他才睁开眼,小心翼翼地倒出一颗“灵犀丹”置于掌心。他没有像钱德海那样贸然用灵识探查,而是伸出食指,指尖凝聚起一丝极其微弱、却纯粹无比的翠绿色灵光,轻柔地触碰丹药表面。

嗡!

那层坚韧的无形分子屏障再次浮现,柔和地阻挡着外来的探查力量。

李慕白指尖的翠绿灵光并未强行突破,反而如同水流般,极其轻柔地沿着屏障表面“流淌”而过。他的眼神专注到了极致,指尖的灵光随着“流淌”不断变幻着极其细微的频率和强度,似乎在通过这种最精密的接触,感知着屏障的构成、能量流转的规律、以及内部核心药力的状态。

赵亮在一旁屏息凝神,他能感觉到李慕白那看似轻柔的动作背后,蕴含着对能量本质难以想象的洞察力和控制力。那指尖的翠绿灵光,仿佛拥有生命,在与丹药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良久,李慕白收回手指,掌心的翠绿灵光散去。他托着那颗“灵犀丹”,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叹与惊奇。

“妙!妙极!”他连声赞叹,声音都带着一丝激动,“以草木胶质为骨,以空间微尘为脉,以石乳精华为络…构筑此等精妙绝伦的‘缓释天衣’与‘定向灵络’!小友,你这不是炼丹,你这是在…造物!是在重塑药力运行的天地法则!”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赵亮:“此等奇思,此等巧技,绝非寻常丹道传承!小友,你这思路从何而来?这‘天衣’与‘灵络’的构建之法,其核心精义何在?”

面对这位丹道巨擘充满求知欲的灼热目光,赵亮心中反而一片坦然。他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前辈谬赞。此思路,源于晚辈对传统丹药药力释放方式的思考。药力如洪流,冲关固猛,然堤坝(经脉)受损,水流(药力)四溢浪费,十不存一。”

他在虚空一点,灵识光屏再次展开,这次展示的是经过简化的“缓释定向”原理动态模型。

“晚辈所思,在于‘疏导’与‘控流’。核心药力为源,需以坚韧之物包裹其外,使其不泄不爆,此为‘缓释天衣’(分子缓释层)。再于天衣之中,开凿无数细微通道(定向微通道),通道内壁需润滑引导(石乳精华),使药力得以按照预设路径,如涓涓细流,精准导入需要冲击的关隘节点。至于隔绝探查的屏障,不过是天衣结构稳固、能量场自洽后产生的附带效应罢了。”

赵亮一边解说,一边在光屏上演示着分子层面的模拟:主药分子簇被紫纹藤胶分子链包裹形成半透膜,流萤砂粒子构成通道网络,石乳精华浸润其中…动态演示着药力如何被约束、如何通过微通道定向释放。

李慕白听得如痴如醉,眼睛死死盯着光屏上那微观世界的奇妙构建,口中喃喃自语:“疏导…控流…微观通道…分子层面构筑…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将宏观的药力释放问题,分解到微观结构去解决!化刚为柔,化猛为巧!此非丹术,此乃…道法!”

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焕发出惊人的神采,仿佛困扰多年的迷雾一朝散尽:“老夫一生炼丹,追求药性相合,追求火候精微,追求灵识控丹,却从未想过,可以跳出丹药本身,从更基础的‘力’与‘构’的层面去重塑规则!小友,你这思路,为老夫打开了一扇通天之门啊!”

他激动地站起身,在丹房内踱步,赤足踩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啪嗒声,思绪如泉涌:“老夫观你构建那‘天衣’所用的紫纹藤胶与流萤砂,虽妙,却非最佳!紫纹藤胶延展韧性强,但灵性传导稍逊,且惧离火猛煅。流萤砂空间属性微弱,构建的通道过于‘实’,缺乏变化之灵。”

李慕白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看向赵亮:“若以‘千年玉髓心’替代部分紫纹藤胶,其性温润如玉,灵性传导绝佳,且能完美融合流萤砂!再辅以‘空蝉蜕’研磨之粉,融入流萤砂中,则通道可虚实相生,随念而动,引导之力倍增!甚至…甚至可在丹药内部构筑微型的‘九转丹阵’,进一步精炼药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