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国际提名(2 / 4)
余惟确实不怎么激动,这奖他倒是知道,含金量还是有的,但据说有点排外,大奖基本都是留给自己人。
像余惟这种明显的外来户,估计也就混个提名了。
任何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时代因素,《调音师》放在当年可能是神作,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场合,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
不过毕竟是第一部片子,能混个提名已然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微电影组委会那边想记录一下,《音乐盲盒》节目组自然也不会例外,第一时间给老张打了电话让他跟进。
余惟可正在录制他们的节目,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获得提名什么感觉?”
老张担任了记者的工作,急忙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给余惟安排了一个专访。
“挺意外的。”
“不觉得激动吗?”
“还好,那么多短片入围,《调音师》只是其中之一。”
牛逼的是这部片子不是他,也没什么好激动的。
老张皱了皱眉,这么一听好像是没必要那么激动啊……
不对,这还是国内的微电影第一次入围卢纹奖,还是值得庆祝的,差点被他划水成功。
“你对作品获奖有信心吗?”
“还好,入围的作品都有获奖的可能性。”
余惟真不是在划水,其实他是不抱多少期望的,不过毕竟是在采访,他也不能表现得太悲观。
老张毕竟不是专业记者,被噎了两次一时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干脆让余惟谈谈这部电影的优势。
搞这么专业?
老张也没办法啊,总得给采访垫垫时长吧,要不然算哪门子采访,刚才这两句顶多算闲聊。
这个其实网友已经解析的差不多了,但毕竟是采访,余惟还是硬着头皮讲了一些。
欧洲评委对“心理惊悚+社会批判”很有偏向性,《调音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获得提名也不稀奇。
钢琴调音师的身份承载西方古典艺术底蕴,伪装盲人的设定触及信任危机,这些都很适合西方的环境。
国际性的大奖的本质就是投其所好,有时候拿不到奖不代表不够好,只是人家不喜欢。
尤其是近几年,很多大奖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毕竟除了作品本身,还要看正不正确。
这一点现实真没文娱好,文娱里好电影就能拿奖,现实里不被特殊群体攻击都不错了……
余惟应付一个小采访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入选之后是不是要去现场来着?
虽然获奖的概率不大,但要是人都不去多少有点不尊重评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