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吴家堡船厂筑船坞(3 / 4)
大型构件设计的吗?他立刻让人拿来纸笔,飞快地画了起来:“咱们做个‘龙门吊’!”
图纸上,两条平行的轨道铺在船坞两侧的地面上,轨道上放一个可移动的钢框架(像个 “门” 字),框架顶部装一个大型滑轮组,滑轮组上绕着粗麻绳,麻绳一端挂着吊钩,另一端连接到绞盘(用两匹马拉动)。“轨道用铁板拼接,钢框架用铆接的钢柱钢梁做,滑轮组用之前改进的重型滑轮(能承重五千斤),绞盘用铸铁做齿轮,这样就能吊三千斤的钢柱了,还能在轨道上移动,把钢柱精准地放到预埋件上。”
邱远山盯着图纸看了半天,越看越兴奋:“龙门吊!这法子太妙了!能移动,能吊重,还能精准定位,比人抬强一百倍!只是…… 轨道和钢框架怎么做?”
“轨道好办,” 叶青云指着图纸,“用咱们冶铁厂的铁板,每块长一丈、宽一尺、厚半寸,拼接起来,用铆钉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确保两条轨道平行,误差不超过半寸。钢框架的钢柱用两丈高的,钢梁用五丈长的,铆接成‘门’形,底部装轮子,卡在轨道上,能来回移动。”
邱远山立刻组织铁匠和木工动手 —— 铁匠们加班加点打轨道用的铁板和钢框架的钢件,木工们则制作滑轮组的支架和绞盘的木架。半个月后,简易龙门吊终于做好了:两条轨道平行地铺在船坞两侧,钢框架稳稳地卡在轨道上,顶部的滑轮组闪着金属的光泽,绞盘旁的两匹马昂首挺胸,透着一股威风。
试吊那天,所有人都围了过来。铁牛亲自负责操作绞盘,民工们把钢柱绑在吊钩上,邱远山喊了声 “起吊”,铁牛赶着两匹马,绞盘慢慢转动,钢柱缓缓上升,升到三丈高时,铁牛又赶着马,让龙门吊沿着轨道移动,将钢柱精准地放在混凝土基础的预埋件上。
“成了!” 民工们欢呼起来,邱远山激动地拍了拍叶青云的肩:“首领,您这脑子真是太灵光了!有了龙门吊,别说钢柱,以后造船的龙骨都能吊!”
叶青云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远处 —— 船坞的钢柱一根根立了起来,钢梁也通过龙门吊慢慢安装到位,顶部的棚子渐渐成型,像一个巨大的钢铁帐篷,笼罩着整个船坞。铁匠们还在忙碌,有的在给钢梁刷防锈漆(用桐油和石墨混合做的),有的在检查铆钉是否牢固;民工们则在船坞底部铺设木板,为后续造船做准备。
小白狐蹲在叶青云脚边,仰头看着龙门吊,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偶尔对着移动的钢框架轻叫两声,像是在为这新事物欢呼。叶青云弯腰抱起它,摸了摸它的绒毛:“你看,咱们的船坞快建好了,以后就能造大船,把盐运到更远的地方,吴家堡会越来越好的。”
小白狐蹭了蹭他的下巴,像是听懂了。
五、船坞渐成盼通航,工部协力绘新篇
随着龙门吊的投入使用,船坞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二十根钢柱不到十天就全部安装完毕,五十根钢梁也通过铆接连接成顶部的棚架,棚架上再铺上木板和油布,一个能遮风挡雨的船坞主体终于成型。船坞的四周,混凝土墙也砌到了五尺高,墙外侧还堆了一层巨石,防止海浪冲击;墙内侧装了排水口,下雨时船坞里的雨水能及时排出去,不会积水。
邱远山每天都泡在船坞里,带着铁匠和民工检查每一个细节:钢柱的预埋件是否牢固,钢梁的铆钉有没有松动,棚架的油布有没有漏缝,排水口是否通畅。有一次,他发现一根钢梁的铆钉有点松,立刻让人拆下来重新铆接,还特意叮嘱:“船坞要能用几十年,不能有一点马虎,现在偷一点懒,以后出了问题,就是大麻烦。”
铁匠们也越发熟练 —— 张师傅带领的钻孔组,钻孔的误差能控制在一分以内,铆钉穿进去严丝合缝;巴图带领的钢件组,打出来的钢柱笔直,没有一点弯曲;年轻铁匠们制作的铆钉,数量和质量都远超预期,甚至还改进了铆钉的形状,让铆接更牢固。
与此同时,船厂的其他设施也在同步建设:船坞旁边建了两座铁匠铺,专门用来打造造船用的铁钉、铁环;建了三座木料仓库,储存从山里运来的楠木(造船的主要材料);还建了一座简易的码头,用来停靠待修的小船。
叶青云也没闲着,他时常去船厂视察,有时会和邱远山讨论木船的改进 —— 比如在船底加一层铁皮,防止海虫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