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少年平顺(2 / 2)
失手把其中一名小童推入井中溺死了。
时人认为孩童太小,许悔过机会,不宜判罪,崔题却询问两小童:“如若河边风急浪高,可还捉蚌否?”
两小童答:“不捉。”
崔题便呵斥道:“既已知水深凶险,却还做戏把同伴推入井中,实乃性恶使然,当诛!”
父亲见他脾性乖张激烈,事后训斥他。
崔题却说:“法度如尺,若随意开恩抵罪,刻度失准,可还能度量公正?”
崔父批评道:“峣峣者易折,以暴制暴滋生暴力,你这般乖张行事,迟早吃大亏!”
谁知,十三四岁时父亲的批语,竟一语成谶了。
崔题十六岁之时,正逢大比之年,他回京待考,本来只是小小试水,不曾想一举登科,还高中榜首,一甲第七名。
别人寒窗苦读几十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屡战屡败的科举试第,他居然轻轻松松通过。
此时他的名气更传至全国,披红跨马游街那日,京都万人空巷,人人争睹十六岁少年进士,文章俯拾的神童才子,仪容俊美类潘安的百年难见谪仙少年的英姿。
之后,他的仕途也十分顺利,先入秘书省深造,又外放做地方官几年,而后,他祖父以“太师”之位致仕,解除了“避亲”的限制,从此,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他的崛起之路。
至于他的新政启蒙之路,也是与国子监的同窗友人杨珙,一起游历应天书院,碰到了前朝革新大臣——先帝时期推行新政的永熙四君子之一——如今被贬后就任应天书院博士的文祎先生,受他的启蒙,才埋下了种子。
加之他本就是离经叛道的性子,又自恃非凡,不安于现状,想要做出一桩万利国民,且异于常人的大事业,才走上了艰难革新的证道之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