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集 又见文鸯(2 / 8)

加入书签

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

授封文书未达凉州,而王弥大兵已临洛阳。

张轨接到哨探连环急报,又派将军张斐、北宫纯、郭敷等人,率精锐骑兵五千,急驰援保卫京师。

及至京师陷落,张斐等皆被贼军杀害。

永嘉之祸既成,中州人纷纷逃到凉州避难。

张轨遂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又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

因闻张斐、北宫纯、郭敷等诸将没于王事,张轨大为悲痛,乃令大出府库,重恤阵亡将士家属,亲为之设祭东郊,招魂以归。

太府主簿马鲂向张轨进言:今四海动荡,晋军皆亡,惟余凉州精锐。

明公若率凉州之兵直捣平阳,必将所向披靡,有征无战。

不知明公何所担心,见义而不为耶

张轨闻谏,以手指心,在纸上写道:此亦某之所欲为之事也。

于是下令阖州练兵备战,打算倾一州之力,择机进攻平阳,以救怀帝。

此后不久,秦王司马邺进入关中,驻陛长安。

张轨闻报,迅传檄关中:主上遇险,流落贼营;普天分崩,举国丧气。

今秦王邺天资卓越,圣明仁德,神机武断,以应天时。

世祖之孙中,秦王今为长者。

凡我大晋之人,食粮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险恶同心同步。

应选择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继位。

今派前锋督护宋配,率步骑兵二万,直抵长安护卫天子,击退左右之敌。

西中郎将张寔,率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率胡骑二万,络绎进,于仲秋在临晋会师!

檄文到处,应声如响。

秦州刺史裴苞、东羌校尉贯与占据险要,檄与朝廷断绝往来,张轨令宋配率兵讨伐。

曹祛余党麹儒等威逼前福禄令麹恪为主,逮捕太守赵彝,与裴苞相为呼应。

张轨檄令张寔回师讨伐,斩杀麹儒;复命左督护阴预与裴苞战于陕西,亦大败之。

裴苞势穷,率残部逃到桑凶坞。

永嘉七年,太子司马邺继位为晋愍帝,并升张轨为司空,张轨再次坚辞不受。

建兴二年,晋愍帝再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

建兴二年五月,张轨卧病不起,临终遗言:凉州文武将佐皆应各尽忠义,务必安抚百姓,上报国家,下安家室。

我死之后,诸公善自辅助我儿安逊,听从朝廷旨意,休负某之重托。

又上表朝廷,请立其子张寔为世子。

五月己丑日,张轨去世,终年六十,葬于建陵。

朝廷甚为悲悯,下诏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武公,亦作武穆公。

张轨既亡,其亲信部将遂拥立其长子张寔,继任凉州牧之职。

晋愍帝下诏,授任张寔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建兴三年冬,上军士张冰在兰池中偶得一方玺印,上有古篆,献于刺史。

张寔令幕僚识之,乃“皇帝玺”

三字。

僚属及部将俱大喜,上表称贺,即劝张寔即天子位。

张寔说道:孤世代仕晋,先父屡有大功于国,终生不闻此篡逆之言。

孤向读史,亦常常恼恨袁本初举印向肘之事。

诸君却为此论,是何言哉!

于是令将玺印送往长安,献于愍帝。

建兴四年八月,刘曜进逼长安。

愍帝将出城投降刘曜之前,下密诏给张寔。

诏书略曰:

国运困厄,祸临晋室,京城倾陷,先帝亡于贼朝。

朕漂泊于宛许,奄至旧都,群臣因朝廷无主,归之于朕,于是以幼冲而身居王公之上。

自登帝位,至今四年,不能剪除巨寇以拯危难,致黎民频遭苦难,皆因朕之不明所致也。

羯贼刘聪僭称帝号,祸害先帝,肆意残杀藩王,深念仇恨耻辱,每枕戈待旦。

刘曜从去岁九月率其蚁众,乘虚入侵,劫羌胡为质,攻陷北地。

麹允统军于外,全军大败,贼侵逼京城,矢集内宫。

胡崧等虽赴国难,终无成效,则被重围,外兵不至,粮尽人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