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盐铁必须收归国营!(求月票!)(2 / 3)
候中军将士们,甚至还不得不让你们加班,因此天子只能用高额的年终奖来作为补偿回报你们的忠诚!
对于天子的大方赏赐,中军将士们不善言辞,但每每见到天子之时,都会以军靴跺地,身姿挺拔高呼“天子万年”,个个声音洪亮。
这一度让刘辩以为是卢植、皇甫嵩和董卓这三位中护军给他整了点什么活。
而今日的大朝会上,刘辩则是要颁布新朝的第一封正式诏书。
每年天子都要在正旦后开朝第一日,颁布新年的第一封正式诏书,而这封诏书并不是什么具体的行政命令,而是类似于新的一年的施政大纲。
比如孝武皇帝时期,会表示新的一年,我们的任务还是死磕匈奴,筹集粮草为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筹措远征漠北的军费。
作为新朝,自然要有新气象。
如今四方蛮夷皆受慑服,除了某个近在咫尺的内患以外,总体算是较为平静的,而朝廷的施政大纲自然也是休养生息。
不过刘辩在诏书中强调了,希望州刺史和郡守、县令能够将目光放长远,主动为地方的长久发展而修建水渠,若是钱粮不足可向朝廷请求调拨,朝廷也不会只看最终在任期内完成堤坝之人的名字。
同时也下令地方州郡举荐善水工者,朝廷将重新建立一个正式的水工部门,评估各州郡可修水渠之地,朝廷将参考水工的评估,为各州郡调拨相对应修渠的钱粮。
对于新天子新朝廷的第一封正式诏书,百官们都很欣慰,终于将那个昏君赶下去换上来一位贤明的天子了!
而且实际上百官们对于刘辩这位一口气将中军扩编至四万四千人的天子,还是心存疑虑的。
主要是担心刘辩效仿那位世宗孝武皇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但很显然这位贤太子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在登基为帝后也是选择了休养生息。
刘辩的第二封诏书,则是将刘宏所创建的侍中寺改革,并将故太子府府僚大多安排进了侍中寺任职。
其实这样一封诏令,并未在朝中引起多大的波澜,就连尚书台都并不在意。
天子特意在诏书中表示,凡在侍中寺任职官员,不可兼任三公九卿及尚书台职位,侍中、黄门侍郎和治书常侍则是被授予平尚书事之权。
何谓平尚书事
参议尚书台事务。
仅仅只是参议权罢了,连决策权都没有,不过是天子的幕僚机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权力,不过是位高权轻。
甚至还有人疑惑,天子似乎对潜邸之臣过于薄待了
就连尚书令刘陶和尚书仆射羊续二人都未曾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参与了侍中寺改革筹划的卢植却是不免摇了摇头。
这些朝臣们习惯了太上皇治国中后期将政事委任尚书台,却似乎忘却了当今天子并非惰政之人。
也就是说一切决议的决定权都是在天子手中握着的!
作为天子幕僚机构的侍中寺实际上是能对天子的决策作出影响的,他们所掌握的实际话语权,远比外人眼中要重得多!
而且,入选侍中寺的官员,参议尚书事数年之后,若是被调入尚书台,岂非既合天子心意,又在尚书台获取了足够的经验
天子这分明是釜底抽薪之策!
还不待卢植感慨,天子的第三封正式诏书也颁布了。
天子将纳执金吾荀爽之女荀采为婕妤,纳将作大匠蔡邕之女蔡琰为婕妤,纳五官中郎将伏完之女伏寿为美人,纳南阳尹氏女尹姒为宫人。
对于天子登基后一口气纳入四位新人这件事,并没有任何人认为天子这是登基后不再压抑本性的荒诞。
天子后宫仅有两位婕妤,历代天子岂有如此不近女色之人
这家里是真有皇位继承,怎能只娶两名妾室
荀采、蔡琰是太子两年前就定下的婚事,伏寿是由阳安公主经太上皇后何氏安排进宫的,尹姒亦是太上皇后所安排,又如何能说天子荒诞
实际上仅仅六名后妃,在百官们看来还远远不够,但谁也没敢在这件事上提出太多反对意见。
毕竟天子年仅十五,一切都还早,若是等天子年二十了还未有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