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聚民计时机未至(1 / 2)

加入书签

第374章聚民计,时机未至(第12页)

作为历战边陲重镇,抚远城的防御体系构筑得极为周密。

卫城城墙虽与县城城墙彼此衔接,却并不互通。

如此设计,旨在防止敌军以点破面、夺全城,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卫城作为独立支撑点的抵抗时间。

两墙高低相差至少一丈有余,守军弓弩手据守于更高的卫城墙上,得以形成交叉立体的箭矢覆盖,将攻城之敌笼罩在多重火力之下。

即便有敌军侥幸攀上外侧的县城城墙,亦难在卫城箭雨的打击覆盖下站稳阵脚。

而一旦敌军选择避其锋芒,那么卫城守军就会派出精锐敢死之士,自上而下,索降县城城垣。

随即与敌展开近身肉搏,反复争夺失守墙段,使其每一步推进都付出惨重代价。

以上这些,都是过去的往事。

趁此时机,作为‘本地人’的张承志,也是为在座众人,尤其是李煜,介绍曾经的城防简况。

最后,张承志亲口表态,再次打破沉默,“赵大人所言,倒也颇有道理,不失为一可行之策。”

有了张承志的‘背书’,赵怀谦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随即就对他投来感激的目光。

他和张承志,在如今抚远卫城内的立场划分上,具有天然的地域一致性。

作为‘同乡’旧相识,在这座新主当权的城池里,互帮互助,或许更有利于他自己在李煜手底下听用。

在赵怀谦心中,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想法。

同为‘本地人’,所谓的抚远城防,他这个县衙班头并非全然不知。

在数年前的某次北虏攻城,他也曾被迫上墙守城。

那段刀尖舔血的经历,赵怀谦至今记忆犹新。

不要以为,他这班头的职差,得来的就没有一点儿含金量。

他也曾是亲手砍了一颗北虏级,凭此功绩,才进一步促生了赵氏对他这个远亲的扶植想法。

这看似急智的说辞,却是他准备了不知几个日夜,才琢磨出来的。

今日台上虽只有三分钟,台下却是赵怀谦不知下了多少份苦功,才打下的底子。

他,是有备而来。

李煜的态度仍是不温不火,让人看不出喜怒。

“赵班头所言有理,本官自会慎重考虑。”

一句不咸不淡的肯定,将赵怀谦满腔的热切堵了回去。

李煜环视众人,问道,“那诸位,可还有别的想法?”

他的目光在堂内缓缓移动,最终,不自觉地落在了赵钟岳的身上。

作为自己一手提拔的新晋幕僚,赵钟岳当然可以不开口。

只不过,李煜还是对他抱以期待的。

从另一角度而言,作为幕府主臣,二人荣辱一体。

他既希望赵钟岳能一鸣惊人,为他这个明公增添光彩,也担心他初出茅庐,口出‘废言’,白白折了自己的面子。

任人唯亲确是事实,但李煜可不想由此背上个识人不明的标签。

赵钟岳踌躇满志,他感受到了李煜目光中那份复杂的情绪,既有鼓励,也有考量。

他很快有了动作。

赵钟岳离席起身,对着上的李煜长揖及地。

“诸位!”

他直起身,声音清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依学生浅见,对当下时局确是有个别的想法。”

李煜抬手示意,“钟岳,大可讲来听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4章聚民计,时机未至(第22页)

“是,大人!”

赵钟岳深吸一口气,环视众人,朝四方都拱了拱礼,做全了礼数。

“自尸乱以来,狼烟遍燃辽东,月余不休。”

李煜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的确,求援的狼烟经过一段井喷式的爆期过后,如今已经彻底销声匿迹。

最少有一个月,李煜几乎没再看到过有狼烟升起。

曾经那些燃烟的城镇、屯堡,要么是失陷了。

要么,就是守军认清了眼下局势,对援军已经不抱期待。

与其浪费粪便、木柴及炭硝等物资做那无用功,还不如留待寒日烧炕取暖。

起码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