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村中对屋中策(1 / 2)

加入书签

第334章村中对,屋中策(第12页)

傍晚,天际只余暮色。

甲士卸了兵甲,归于村中民户歇息。

马匹在村中牛棚、驴圈内都已安置妥当,正大口咀嚼着草料。

赵钟岳亲自端着一个木托盘,端着热气腾腾的饭食来寻李煜。

“大人,请用晚食。”

他站在敞开的院门口,恪守礼节。

李煜站在院中,正平端着长槊熟悉分量,不时还会凌空刺击劈砍,带起呜咽的破空之音。

就凭这虎虎生威的声势,赵钟岳就没敢冒失的跑进去。

那杆长兵,但凡被它扫到分毫,只怕就得一分为二。

刀枪无眼,他可不想死于误伤。

听到院门来人,李煜才收了架势,持槊往屋中走去。

“进来吧,一起用食。”

李煜余光扫到赵钟岳托盘上的两碗粟饭,就知道他有话想说。

赵钟岳跟了进去,将托盘放在简陋的木桌上。

两碗粟饭,一碟腌菜,这就是他们全部的晚食。

刚一落座,赵钟岳就在动筷之前,问出了他心心念念的问题,“此迁民之举,学生有何用武之地?”

他问得直接,语气中的期盼几乎要溢出来。

对他而言,若是主公有令,自是受器重的好事。

若是闲之无用,还是好事,那他就可以不必留在西岭村,而是可以随着骑队一起回抚远团聚了。

少年郎藏不住心事,三言两语,李煜就觉察到了赵钟岳的归心。

但不行。

这时候,还不能放其与赵府团聚。

在幕僚这一身份之外,赵钟岳作为质子的身份,从始至终都没有从他身上褪去。

让他留驻西岭村,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给他一种回家近在咫尺的希望感。

而非真的放他回去。

李煜放下碗筷,沉吟片刻,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钟岳,东迁事宜未成,西岭村尚需有人治民防尸,保此安宁。”

“防尸不过舞刀弄枪的匹夫之勇,但治民安境者难寻,是故眼下非你不可。”

赵钟岳闻言,对回不了家难免有些失望。

但下一刻,又因那句‘非你不可’涌上一股受重视的使命感,一种难以言喻的激荡。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分量大抵如此。

“学生晓得,愿为大人分忧解难!”

赵钟岳起身,揖而复坐,动起碗筷来。

李煜看赵钟岳受捧后振作的模样点点头,

他一边就着简陋的腌菜、粟米进食,还不忘向其嘱托。

“钟岳,明日起,此行骑队中会有十人留下,暂且屯驻于此。”

赵钟岳动作一顿,心中想了想,问道,“那大人剩下的人手,恐怕太少了些吧?”

今日赶到西岭村的,只有二十余骑。

再去十骑,李煜明日赶路就只剩下十骑可用,难免有些寡弱。

于是,赵钟岳自请道,“大人尽管带骑兵东行。”

他试图劝说李煜莫要分兵范险。

“西岭村有孙氏乡人持兵自保,眼下西岭村可用男丁,有二十之数,学生在此自保无虞。”

李煜摇了摇头,“钟岳,非也。”

“你在此保村守寨是一回事,留下的骑队,还有别的要务。”

迎着赵钟岳疑惑的倾听之姿,他解释道,“此行之初,本官麾下随队有三十骑。”

“官驿已经留置一什,西岭村亦需留置一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4章村中对,屋中策(第22页)

如此分兵,固然加强了沿途守备,可李煜赶赴抚远,岂不是人单力薄。

赵钟岳心中不解,更带些忧虑,于是便问,“学生不明,望大人解惑。”

李煜伸出手指,沾了些杯中清水,在粗糙的木桌上,点画起来。

“骑卒每五人一队,此地屯驻两队。

从明日起,他们需每日各沿官道东西而进,一日而返。”

他的手指在‘西岭’二字的水印两侧移动。

“往西”

李煜在桌面一侧写下‘驿’字。

西抵官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