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迁都之乱(1 / 2)
第264章迁都之乱(第12页)
时代洪流滚滚,碾碎的从来都只是天下小民。
大顺洛阳京都,一场迁都,终究还是纸包不住火。
大臣们有亲戚,禁军们也有亲戚。
试问这天下万民,又有哪个没有亲戚?
有这么个说法,名为六度分隔,即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
王府的厨子是他表弟,城门的小卒是他外甥,宫里的太监是他远房堂侄。
洛阳各家各户中的无数个‘他’交织一团,可见小道消息的传播之便。
与世界相比,洛阳都城真的很小。
就连这片关东平原沃土,也一样渺小。
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下,任何秘密在时间面前,都无处遁形。
“吃人的鬼物就要杀过来了,快跑吧!”
也不知是谁先向左邻右舍讲出了这个消息。
或许是出于好心,可相应的是,恐慌再也止不住的蔓延。
有人坦然接受了这个消息,提前收拾细软财物,妄图挤进那场根本没有他们位次的迁徙。
但是始终戒严的城门关口,注定了小民难行。
官道,要留给更紧要贵重的人去用。
“想出坊寻亲?可以,十两银!”
坊卒卡着坊市,依着皇帝旨意,严查进出,实则敛财给自己谋后路。
“想出城逃命?哼,不够!
至少也要百两银!”
城门尉知道的更多。
眼看大势不妙,便与手下兵卒们一道,卡着这处生门,赚取将来逃亡的傍身之资。
“千两银,碧珠两只,玉如意一对”
“这是小人全部的家当了,只求大人您能收小人做那入幕之宾”
更有人投献家财,只为向朝廷诸公,讨个活命机会。
于是,一场属于洛阳官吏们的末日狂欢,就在无数人疏通关系的狂乱中,隐秘而疯狂地进行着。
金银财宝,美妇娇妾,珍馐宝器。
乞求一同南迁入蜀者,已然是一副任人宰割,予取予求之态。
有人骨头软,自然也有人硬。
“祖宗家业所在,宁死不离!”
一个须皆白的老人梗着脖子,将前来劝说的禁军子侄骂得狗血淋头,而后固执地闩上了祖宅大门。
临了,还不忘隔门大骂。
“你老子的牌位还在此处!
你也要丢下他不成?!”
“丢家弃祖,猪狗不如!
你即便活着还有何用?!”
这是洛阳,历朝之都。
大顺二百年天下。
能在这儿久居的良家子,不说传家百代,但传承十代八代的人家不在少数。
其中一部分人,甚至还是大顺开朝时期的功勋之后。
只是传家日久,难免落魄而已。
更多的,是十几代人的心血倾注,才攒下的一点家业。
说弃就弃?
换个地方从头再来?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和死了也没甚区别。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都城如此,官绅如此,百姓如此,皇宫同样难免。
“来人呐,宫女如婉盗卖大内珍奇,即刻拖下去杖毙!”
“你们所有人都给哀家看清楚了,引以为戒!”
太后赵娥斜倚在榻上,嗓音清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4章迁都之乱(第22页)
这位养尊优处,如今风韵更胜当年的二八美妇,此刻眼也不眨,便一言定人生死。
在后宫之中,太后威严,还要更甚于女帝。
之所以处置的如此果决,也只因这早已经不是第一例了。
大部分宫人犯事,也轮不到由太后亲自来处置。
只是恰巧碰上便成了杀鸡儆猴的典型罢了。
局势,已然糜烂至此。
说到底,只是强自镇定维持罢了。
“是!
谨遵太后懿旨!”
马上就有几名壮硕太监上前,如狼似虎地架起那名宫女。
那宫女被拖拽着出宫,痛苦地紧咬牙关,嘴角却勾起一抹诡异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