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死生之道(2 / 2)
不多时,前院飞箭书信,被众人于一处草丛中搜寻找到,直接转递至了赵琅手中。
信封上,是再熟悉不过的字迹。
‘儿,赵钟岳书’
看着书信上的署名,赵琅一时百感交集。
喜于得悉嫡子安然无恙,且就在城外,有情也。
然苦于其复涉险地,不智也。
自家人最知自家事。
赵钟岳那胸中读过的几本书和那些花拳绣腿,赵琅一向都了然于胸。
纵使来了,他又能济得什么事?
怀着忐忑的心思,他打开了书信。
‘儿未留沙岭,携贞儿投了顺义李大人。
’
‘忝为大人幕宾,接手一些堡内琐事。
’
信的前半段,赵钟岳详述了自己与妹妹贞儿的近况,字里行间,那份自得几乎要溢出纸面,仿佛已然脱胎换骨。
以及随行的两个家仆之事,都简短提及。
信至中段,话锋一转。
‘儿深感为商之痛,处处低人一等。
’
‘有财而不得着锦,有业而不能广置。
’
‘只能空献家财,勉得庇护。
’
随后真情吐露,赵钟岳剖白心迹。
‘逢此乱,儿自知身份低微,才能浅薄,进则无能为,治民自保。
’
‘退,也难保家中亲友周全。
’
‘思来想去,投一明公,为其羽翼,搏一前程,不失为佳策。
’
说是投效,实际上也是自陈利害。
不投李煜,难不成他再跑回来,投了张承志,和他一起同享苦难?
还是投了姑父李铭,等着看他老死咽气?
他也没得挑。
赵琅对他的选择不置可否。
路都是自己选的。
商贾,最惯于做的,本就是以小博大的冒险。
直到后半页,才终于到了正话。
‘李大人亟需进城一叙,关及抚远满城生死。
’
‘亦有望救我赵府满门于绝城。
’
‘然,我等于城墙远观坊门,东坊门至今洞开,难知坊内近况,不敢妄动。
’
‘愿父亲权衡利弊,遣人手,前往衙前坊西侧院落接应,务必竭力而为。
’
信的末尾,语句沉重示警。
‘若未得接应。
’
‘箭在弦上,亦不得不。
’
‘届时恐为夺城之事殃及。
’
是的,李煜直言表示过。
若是无法与城内之人沟通串联。
为了顺义和沙岭两堡军民的生路,他还是会想方设法的进行下去。
鸠占鹊巢之事,拖不得了!
只是那样,城里的活人,他可就顾及不上了!
生死,需由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