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募兵赐粟(1 / 2)

加入书签

第191章募兵赐粟(第12页)

顺义堡内。

李顺带着赵钟岳穿梭街巷之中,为他仔细讲解。

“堡内共计收容流民四十一户,合计百余人。”

“其中有青壮男子之家,一户出一丁,每日校场操练,约三十人。”

李顺引着他来到粮库旁的一处院落前。

院门紧闭,但能听到里面传来隐约的交谈声与织机的嘎吱声。

“另有十一户,只余下老弱妇孺作伴,侥幸逃亡至今,便聚于此院织造做炊。”

孩童亦有。

能活到今日,全赖其家中男丁,半途舍身。

其中酸楚,不足为外人道也。

李煜除了劝嫁,也没甚好插手的。

倒是其中半大孩童,他未尝没有留做家丁义子养着的心思。

“家主爱民,每日午时,她们负责在此院门外,开棚施粥,供其余流民家眷勉强果腹。”

这番安排,处处透着体恤与周全。

做官做到这份上,真是没人能说李煜的不是。

可在赵钟岳看来,这份仁德却处处透着诡异。

赵钟岳固然钦佩李煜仁德,却又难免暗自猜度。

自他晓事以来,家中来往官商,算计人心是常态,视人命如草芥者亦不在少数。

这种一视同仁的对待,未免宽仁太甚。

往时灾年,择壮者为仆,幼者为奴,女子为婢,老弱自灭。

流民就是如此,去往一处又一处的城镇粥棚讨食,又在这途中依此消弭无踪。

如此,方为历年救灾常态。

李顺带赵钟岳来到校场旁,指着一处宅院道。

“入伍兵卒,在此另有营灶,米粮不缺。”

堡内存粮依旧丰厚,足够现下这不到六百口人,吃个四年五载。

是故,李煜对流民所行的招兵之法,为‘募兵赐粟’。

花粮买命,你情我愿。

当兵吃粮,吃粮当兵。

自古以来,不外如是。

“这饷粮,如今是按日放。”

李顺的语气很耐心,解释得也很详尽。

“他们的家眷不比本地军户,毫无存粮傍身,日日有粮,他们才能安心卖命。”

“若在营灶用饭,兵卒只管吃喝,一日两餐,配有腌菜盐酱。”

“只是当日饷粮,便只记应米一升,另一升则抵作口粮柴耗。”

“当然,这不算强制。”

“新卒若想回家与家人团聚,也可领走全额两升米粮。”

毕竟只是在屯堡内操训值守,当下住所或许就在百步之内。

校场每日供的简单餐食,补充的体能,也不足以让新卒整日操练值守。

所以他们总是有机会回家探探的,夜晚甚至还能申请回家住宿。

只是需要武备归库。

一人当兵,换这一两升的米粮。

够一户流亡百姓剩下的至多两三口人,都不至于挨饿。

有些心思活络的,甚至还会选择将饷粮攒下来,家眷宁愿忍着饥,依旧去吃堡内熬煮的赈济稀粥过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1章募兵赐粟(第22页)

人心思定,就离不开存粮……

粮,就是活着的底气。

攒粮就是百姓为了规避未来风险的下意识行为。

甚至有人会不厌其烦地从领回的米粮中,一粒粒筛选出那些颗粒饱满、或可作种的稻麦。

最后用布小心翼翼地包好,视若珍宝。

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样的日子,在经历了尸口逃生的噩梦之后,已是心满意足。

他们对生活的期望,早已被无尽的死亡与绝望,压缩到了最低。

活着。

仅此而已。

野外,林深。

毒虫蛇蚁落在阴影处栖身。

毒菇毒草于朽木枯枝旁探头。

这些都不稀奇。

更有甚者,一些野兽被尸鬼追逐,四处乱窜,令人防不胜防。

日夜不宁。

李炜的生存环境,就是在这样的一片林子里。

这是他的庇身之所。

“真想回家……”

“吃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