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顺邸报(1 / 2)

加入书签

第7章大顺邸报(第12页)

至此月余,顺义堡已经先后抽调了三十余名壮丁。

李煜麾下这个小小的百户所,能战之兵锐减至七八十人,另有家丁精骑十余人。

“家主,弟兄们把今旬的朝廷邸报买来了。”

随着声音传来,亲卫快步向堂内走来,他手上还拿着一份朝廷官报。

这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每旬都会自东都洛阳传达至各地驿站,且非大顺官身者不可购阅。

对困于边陲一隅的李煜而言,这便是他窥探天下风云变幻的唯一窗口。

其实,倒是还有幽州李氏南方族人传来的消息渠道。

不过他一个小小的旁系百户,那些家族里的重要消息他也接触不到。

“嗯,去给跑腿的兵丁说,晚上他们的餐食各加一枚鸡卵。”

所谓的鸡卵,其实就是鸡蛋。

顺义堡中养了不少的鸡鸭,主要是用来下蛋,偶尔也可以打打牙祭。

这些稀少的家禽,主要是给李煜的家丁精锐补身练骨用的。

精锐们平日里,如果不吃些高能量的肉食或是鸡卵。

根本无法支撑他们内着棉衬、外披铁甲,上阵鏖战的剧烈消耗。

“喏。”

亲兵拱手,便快步离去。

不多时,侍女夏清、池兰便端着两碟点心走了进来。

“老爷,芸香在后厨做了些点心,您看报的时候尝尝。”

夏清放下手中瓷碟,柔声向李煜说道。

随后她便站到了李煜身后,习以为常的开始为他揉捏肩颈。

而侍女池兰则为李煜沏茶,并端到了他的身前。

“老爷,请用茶。”

“嗯,先放下吧,我看完再喝。”

李煜专心看着朝廷的邸报,试图解读出一些当下的天下形势。

邸报上

除了那些老生常谈的歌颂新皇圣明之词,余下的还有些经过美化的隐晦消息。

就比如说川陕一带。

自上年的乾裕二年以来,生了连续多次的地龙翻身,幸得某某知县拜祈上苍,遂停歇。

李煜心知,这位知县肯定是使了不少银子,才买来这么个脱身的由头。

地龙翻身,本是地方官失德、救灾不力之兆,就算处置得当,最多不过功过相抵。

这家伙如今居然还扯上了祈天救灾的虎皮,侥幸得功升迁别处,脱离了救灾的苦海。

再往下看,一条军情让他眉头紧锁。

江浙平寇都督刘世理,督军五万,已然兵江南救急。

这位刘都督募的兵都是关中良家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江南的卫所屯卒根本不堪用。

塞外的百户、千户们就算是吃军户空饷,也不敢缺额压榨的太过分,因为他们年年都要提防北虏南下劫掠。

有外敌压力的情况下,武官们必须善待部下,起码也要维持自家屯堡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手里有兵直接事关自家生死,大家不得不用心操持。

而中原腹地久无战事,卫所早已成了武官们捞钱的钱袋子。

他们平日里疯狂压榨军户,攒下银钱贿赂上官以求升迁。

麾下兵丁宛如奴仆,哪还有半分战力?

倭寇流窜江南,竟如入无人之境,多地卫所一触即溃。

平寇都督刘世理只好南下救急

活像是个大顺朝廷委派的救火队长。

至于他这五万大军,李煜更是怀疑其中掺了多少水分。

营兵主官们吃空饷的程度,其实比起卫所武官们也是不遑多让。

大顺朝立国两百年,这都是积病日深,吃空饷甚至成了官场惯例。

武官毕竟不像文官那样,能够每年经手朝廷的赋税纹银。

可武官们想上进,又同样需要银子交给上官开道,想捞钱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吃朝廷空饷的法子上。

关于幽州边军东征的事情,邸报上倒是浓墨重彩,极尽吹捧之能事,字里行间满是对周边邦国的炫耀与警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章大顺邸报(第22页)

一份邸报,售价已高达五文。

通篇也就这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