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国企改革(2 / 3)

加入书签

国债,以及面向社会融资,多管齐下解决资金问题。初步概算了下,如果启动城南片区,需要二十个亿。要是全县铺开,恐怕要到七八十个亿。”

曹政军没有言语,苦思冥想了半天,将报告合起来道:“没什么,我就是找你了解下情况,今天我们的谈话仅限于咱俩知情,不得外传。”

乔岩连忙点头道:“曹书记放心,这点规矩我还是懂的。”

曹政军看了看表,起身道:“行了,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吧,安心工作。你把国有企业改革当作一个课题,好好研究一下,有机会咱们再交流。”

从宿舍出来,乔岩感觉身后凉飕飕的,伸手一摸,汗水浸透了衣服。钟鸣宇凑上来小声问道:“怎么样,有情况吗?”

乔岩苦笑,摇了摇头。

钟鸣宇也倍感失落,宽慰道:“别急,马上要动人,这次谈话就是前兆,耐心等着吧,有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回到家中,乔岩洗了个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今晚的谈话。从邱世鸿调研,到广安乡发展,又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最后又绕到旧城改造上。思维如此跳跃,曹政军到底想了解什么,或者说他想抓住什么。一通聊下来,感觉找不到任何重点,无法把这几件毫无关联的事串在一起。

不过最后交给他国有企业改革的课题,似乎对这项工作颇有热情。这个课题,难度最大,弄不好把自己栽进去。

乔岩低头不语,曹政军调整了下坐姿,又道:“你觉得广安乡有何发展潜力,或者说,你在王家沟的那一套适合在全乡推广吗?”

回归工作,乔岩嗅到不一样的味道,如果在平时,他会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可有了刚才的铺垫,收起锋芒道:“广安乡作为纯农业乡镇,要想发展绝非易事。在全乡发展种养殖业,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前提是基础设施必须得跟上。我认为,只有把广安乡和天衢县大河镇的路网打通,依靠对方的资源和渠道来助力推动,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曹政军颔首道:“广安乡和大河镇之间都是山,如何修路,资金又从哪里来?”

乔岩道:“从王家沟山上到大河镇有一条小路,我专门走过,有几处塌方,阻断了联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应该是可以的。至于资金,可以想办法争取以工代赈,或向国开行贷款,甚至可以天衢县谈判,他们修一段,咱们修一段,接起来即可。”

“哦?天衢县凭什么会修,对他们有利吗,还不是方便了金安县,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人家肯定不会动的。”

乔岩拓宽思维道:“我们金安县境内有玉明山风景区,只是还未完工,且宣传不到位,只要发展起来,人流必然大涨。两个县联合起来开发旅游,共享游客资源,我想对方是不会拒绝的。”

这点,说到了曹政军心坎上,这也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但不能表露出来。他端起水杯喝了口茶,乔岩立马起身为其填满,并掏出烟递上点燃,一系列小动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曹政军没有接着这个问题追问,突然又问道:“你跟丁光耀的时候,对全县的发展是如何看待的?”

又是一个毒辣的问题,陷阱越挖越深。乔岩既不能过度夸赞丁光耀时代的美好,更不能过分解读县域情况的糟糕,不管如何回答,都有可能得罪曹政军。短暂思索道:“曹书记,丁书记任职时,我不过是个跟班的,涉及决策性的问题,基本不参与,也不可能参与,作为执行者干好本职工作即可。至于全县发展,我作为金安人,当然希望自己家乡越来越好,不管谁主政,出发点都是向着美好进发的,只要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全县人民肯定举双手拥护。”

乔岩再次化解了一次危机,看似回答了,实则什么也没说。这就是官场语言艺术,生涩难懂,讳莫如深,只有内行人能窥探到其中奥妙。

曹政军面无表情,沉默了片刻,突然又转向另一个领域,问道:“你对全县的国有企业了解多少?”

这下问到了乔岩的盲点,他实话实说道:“了解不多,只知道红星机械厂,县属化肥厂,还有一家建筑公司?这都是儿时的记忆,除了红星厂,这些企业还存在与否,不太清楚。”

曹政军起身弹了弹烟灰,接着道:“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