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筹建商业系统(1 / 2)
开办国医馆对边沐来说,核心层肯定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在此根目录之下,边沐一方面寻求医术的不断精进,另外再顺带着积累一些资金、人脉、其它街面上的优质资源,进而本着“借鸡生蛋”的原则,联合那些深明事理、正经经商、看利甚轻的优质医药公司研发几款特效中成药,如果有可能,最好还是那种填补国内医药史空白特级中成药,几乎无可替代的那种!
特效中成药的利润应该相当惊人,关于这一点,边沐不是简单的猜测,段宏依老师比他想象的还要得力,二人通过电子算筹、数理模型反复推演、估算过多次,理论上的利润完全超出边沐的想象。
祖师爷保佑,一切顺利的话,边沐手头有可能会积聚一大笔资金,同时,好多可用之人也将被不断筛选出来,大伙儿齐心合力开办一家方方面面都合乎边沐想象的中医专科医院。
边沐利用算筹精心刻算过,以自己的综合“根骨”,开办一家中医专科医院基本就到达自己的人生巅峰了,再往前走的话……自己应该是撑不下来的。
综合医院背后的系统框架太复杂了,穷尽终生边沐也无以企及,至少,边沐私底下搭建的“数模系统”刻算出来的全是负值,从来没有见过正值,哪怕0.00000X那种逻辑数值都没有出现过。
人不能太贪心,跟其他大学同学比起来,自己已经相当幸运了。
最近这段时间,边沐渐渐意识到,中成药、开办专科医院纯属经商,“医”字份量可能得退居到49%以下了,否则,以自己绵薄之力根本不可能继续向前推进。
于是乎,私下里,边沐时不时就翻阅一些颇有感触的“商经”著作,古今中外都有,多亏苏琳雯、齐悦薇都特支持他,通过各种渠道给他找来不少孤本、稀本,实在不行,苏琳雯干脆复印成册,亲手装订成书再送到他手上。
“新概念”国医馆分馆顺利投入运营之后,边沐渐渐发现救死扶伤的同时,医馆也是商业实体,里里外外许多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比如说,假如自己在林家老宅这边再组建一个药房,就以“数医”系统统计结果来看,分馆那边肯定还会流失三分之一以上的客户。
说到底,患者及其家属还是认边沐这块金字招牌。
一开始,边沐只是担心林家祖宅这边待不了多久就得给人家腾地方,林老太太毕竟九十多了,福寿有限,老太太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林家后人甚至等不及丧事办完就会将他扫地出门。
这种地段待久了,边沐慢慢才搞清楚林家祖宅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林家后辈们早就眼红得一心巴着医馆早点关门歇业呢!
边沐打小就不愿意占任何人的便宜,林老太太那就更不能例外了,每当边沐私人账户上多出一收入,他总是从中提取一部分单另存到一张专用银行卡上,将来,友好退租的时候,连本带息的,边沐会亲自交付到林老太太手上,如果有必要,边沐准备拎着现金去。
没过多久,“数医”系统下的统计程序数据显示,得亏药房让边沐调整到分馆那边了,否则,总馆这边依旧会人满为患,分馆那边的实际收益直接就降下来了。
患者及其家属上医馆看病跟上超市购物几乎没什么本质区别,对他们来说,医馆也是商业场所,照样要收钱的,国民馆收得更多!某种意义上讲,医患双方也是做生意,这一点,跟公立医院完全不能相比。
渐渐的,边沐近乎沮丧地接受了一个冰冷的事实:自己一手创办的医馆几乎看不出多少公益色彩。
不仅如此,分馆正常运行至今,边沐多次发现,除典书华之外,林护士等人方方面面不同程度都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有意思的是,那些变化全都紧紧围绕“钱”字次第展开……
一方面,边沐治馆还是比较严格的,其次,“数医”系统实在是太好用了,而且,AI含量与日俱增,任何一位同事想在钱上面搞点小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典书华将分馆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整天一门心思扑在分馆杂事上,有这么一位特殊同事在侧,人们背地里想搞得什么小动作也只能借借医馆之名避开典书华的耳目才行,如此一来,其他同事要是想多谋点私利还是有难度的。
然而……
将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