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3章 学术圈(1 / 2)

加入书签

出身普通家庭,学历仅为医科普通一本,即便医术奇高,时至今日,边沐一直未能自然融入医学、医药界更高一级的学术圈子。对他来说,小白楼已经是接触更高学术层面的天花板了。

岳院长退居二线之后,无形中,边沐前往小白楼的频率明显少多了。

当然,苦心经营两处医馆,平时杂事缠身,他偶尔还得出个外诊,确实腾不出多少闲功夫。

不过,这倒是次要的,随着自身在医学界名头渐响,边沐敏锐地察觉到小白楼那边众位老师明显跟自己疏远了许多,一开始,他还天真地误以为自己成天忙着经营自己那摊子事儿,平时对小白楼一直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学术贡献,部分老师们挑他的理也在情理之中。

后来,边沐渐渐意识到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直以来,边沐虽说也发表过几篇还算象样的学术论文,可能水平有限吧,影响并不是很大,至少在学术界犹如石沉大海,压根儿没听到什么响声。

平时真没功夫做实验、查资料、临床比对……理论提纯、文字雕琢更是谈不上,边沐自己心里也清楚,人就那么点心思,医馆和药厂那边耗费得多一些,很难静下心来揣摩纯理论的东西,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再有,中医医学、中医药学理论上要想有些建树,闭门造车肯定就有些扯淡了,必须不断地跟同行交流,尤其跟那些水平远胜自己的学界大佬时不时交换一下彼此的学术新见,照眼下这情势,边沐完全不具备类似条件。

秘书长米教授在旁人眼里似乎跟自己一直走得挺近,其实……边沐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二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平平淡淡的,比如说,米教授家孙子过生日之类小范围聚会,从来没谁知会自己一声过去热闹热闹;“新概念”国医馆分馆开馆仪式边沐怎么也想不起来请米教授过去剪个彩什么的,或许,边沐有意无意地就不大愿意跟米教授走得太近。

随着生活阅历不断丰富,边沐渐渐意识到小白楼那边的前辈老师其实一直将生活交往半径跟学术交往半径混在一起的,假如说,边沐在方方面面始终跟众位前辈老师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这辈子也不会深层次介入到更深广的学术圈层。

某种意义上讲,以无权查阅小白楼高级共享医学资料为标志性事件,边沐客观上其实一直被排斥在丽津当地高阶学术圈子之外!

当然,最顶级专业期刊连续发表有创见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可能是个例外。

然而……

那种学术论文哪是谁想写就能写就的,眼下,边沐在这方面一直处在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但凡绞尽脑汁撰写一篇自己看上去还行的学术论文,劳神费力不说,其绝对学术造诣肯定还是十分有限的。

由此,仅就学术交流而言,边沐一直处在低水平、低频率、低质量的“三低状态”。

今儿好不容易碰上一位跟自己挺谈得来的高水平女医生,边沐自然就多聊了一阵子,一些平时不大愿意公开示人的见解这会儿也就乐意多讲几句。

楚芳略微琢磨了片刻,笑着说道:“我记的……三国时期的蔡邕曾言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尽矣……如果把其中的主语‘书法’替换成新旧两类病人,貌似完全可以成立耶!”

听到这儿,边沐不由微微打了个愣神。

楚大夫跟其他知名医生到底还是有些不同,学术方面的悟性确实要略高一些。

欣然一笑,边沐回复道:“楚大夫把这个问题提升到古代朴素的哲学认知层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差不多吧……新型患者始于烟火四溢的当下日常生活,也就是自然,新生活氛围一旦成型,新的阴阳辩证关系自然也就随之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新阴阳辩证体系一旦初步确立,相当一部分患者所患疾病自然就形成全新的矛盾对立病理基础,比如说,成天使用全电厨房、几乎从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饮食结构半中半西、身边长年伴随性搁了好多工作生活必备的各种电器……这类患者自然就不能以年龄论新老了,那位87岁高龄的老年患者虽说我没见过本人,但是,从病案里不难看出,老爷子平时生活其实一直紧跟时尚,活得挺讲究的。与之相反,有些二三十岁的职场中人,家境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