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四方汇报(1 / 2)
第1249章四方汇报
李明坐在主位上,眼底带着熬夜的红血丝,却依旧精神紧绷——确认死者身份只是第一步,找到藏匿在山林深处的凶手,才是对死者和家属最大的交代。
“人都到齐了,按照分工依次汇报,先从张林开始,把解剖的核心结论跟大家说清楚。”
李明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目光扫过在场的张林、小杨、小王、小周等人,每个人面前都摆着笔记本,随时准备记录关键信息。
张林起身,将解剖报告投影在幕布上,专业术语随着激光笔的红点逐一呈现:“死者张海斌,男性,45岁,市农机公司技术员,死亡时间经综合判定为8月20日凌晨2点至4点。
判定依据有四个方面:一是尸腐特征,全身皮肤暗绿、出现腐败静脉网和尸绿,符合死后7-9天的高度腐败表现;二是昆虫学证据,头发中提取的3龄蛆虫及蛹壳,在山林环境温度下日间22℃、夜间15℃需5-7天发育,结合尸腐进程缩小至7-8天;三是胃内容物,肠道内无未消化食物,仅残留少量褐色糊状物质,推测末次进餐时间为死亡前8-12小时,与家属所述‘8月19日晚7点在家吃饭’吻合;四是药物代谢,胃壁组织检测出布洛芬成分,药物半衰期约2小时,结合血液中药物浓度,推算服药时间为死亡前2-4小时,进一步锁定凌晨时段。”
“致命伤和关键损伤呢?有没有能指向嫌疑人的直接线索?”
李明追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停留在报告的“损伤分析”
部分。
张林切换到损伤照片,语气严肃:“致命伤为左肺单刃锐器刺创——左胸第3-4肋间有一处2×1Cm的类圆形刺创入口,创道深度5。5Cm,贯穿左肺上叶并造成气胸,胸腔积血约150ml,符合呼吸功能障碍死亡特征。
刺创创角因腐败略有模糊,但仍能看出‘一钝一锐’的单刃器械特征,推测致伤工具为刃长5-7Cm的尖刀或匕首。”
他补充道:“除致命伤外,还有两处辅助性生前损伤:一是左侧颞部5×3Cm的不规则表皮缺损,伴有骨质轻微凹陷,边缘有挫裂痕迹,沾有山林黑土,符合钝器如石块、木棒打击形成,推测是嫌疑人先通过钝器致张海斌短暂昏迷,再实施刺击;二是右手掌心多处表皮擦伤,指甲缝内提取到黑色帆布纤维和男性皮肤组织碎屑DNA已录入系统,左手无名指指甲断裂,均为搏斗时的防御性损伤,说明张海斌生前与嫌疑人有过激烈反抗。
另外,左腕部发现不锈钢链条残留痕迹,与现场提取的链条材质一致,确认是其佩戴的手表链,大概率在搏斗中被嫌疑人扯断。”
接下来是小杨汇报现场勘查情况,幕布上跳出的现场地形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关键痕迹:“在扩大勘查范围后,我们有三个核心发现需要补充。
第一,在北边沟壑的积水潭中,提取到5根黑色帆布纤维,经检测与张海斌指甲缝内的纤维成分完全一致,且纤维上沾有少量机油残留——张海斌作为农机技术员,工具包内常携带机油,推测纤维来自其黑色帆布工具包,嫌疑人可能在搬运尸体时导致工具包破损,纤维掉落。”
第1249章四方汇报
小杨切换到下一张照片,画面中是废弃山道的摩托车轮胎印:“第二,在西边废弃山道发现完整的摩托车轨迹,轮胎宽度28Cm、横向条纹花纹,与尸体旁的轮胎印完全一致;轨迹旁的草丛里提取到一枚黑色金属打火机,表面无完整指纹,但内侧检测出少量DNA,与张海斌指甲缝内的皮肤组织碎屑DNA分型不同,推测为嫌疑人遗留。
另外,打火机品牌为‘砂轮式’,是周边乡镇小卖部常见款式,可作为排查线索。”
“第三,在南边松树林发现的40码女士布鞋印,经排查周边3个村庄,确认是山林护林员周桂英的——她8月19日下午曾在松树林巡查,鞋印是当时留下的,与案件无关,已排除嫌疑。”
小杨收起激光笔,补充道,“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在抛尸点缓坡的腐叶下,发现少量褐色粉末,经检测为农机专用润滑油,与张海斌工作中常用的润滑油型号一致,推测是其工具包内的润滑油泄漏,或嫌疑人搬运时沾到现场留下的。”
小王随后汇报周边道路监控的排查结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