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农机公司张海斌(1 / 2)
第12章农机公司张海斌
小林拿着解剖报告快步走出解剖室,张林则留在解剖室里,对着显微镜再次观察肺组织的刺创切片——创道的形态特征能帮助技术科还原致伤工具的形状单刃、刃长约5-7Cm,这对后续排查嫌疑人的凶器至关重要。
他知道,每一个细微的解剖发现,都可能成为揭开案件真相的钥匙,都能让隐藏在山林深处的凶手无所遁形。
此时,刑侦支队的会议室里,李明正拿着张林发来的解剖结论,与小王、小杨、小周等人讨论下一步计划。
“死亡时间精准到8月20日凌晨2-4点,致命伤是左肺刺创,”
李明指着报告上的关键信息,“小杨,你带队跟进纤维和金属链条的检测,确认来源和品牌;小王,围绕这个时间段,排查山林周边的摩托车和可疑人员,重点找有钝器、单刃锐器的人员;小周,负责排查8月19日晚6-8点,山林周边餐馆的就餐记录结合末次进餐时间,以及布洛芬的购买记录,寻找死者可能的活动轨迹。”
夜色渐深,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一场围绕解剖结论展开的侦查行动已全面启动。
而张林仍在解剖室里整理数据,他清楚,这份解剖报告不仅还原了死者的死亡过程,更给侦查工作指明了方向——只要顺着这些线索追查,终将找到杀害死者的凶手,让这具山林无名尸体得以安息,让正义不缺席。
法医张林的解剖报告刚传到刑侦支队,小周就带着五名队员钻进了失踪人员核查办公室。
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8点,办公室里的空调嗡嗡作响,六台电脑屏幕同时亮起,密密麻麻的失踪人员信息像潮水般涌来——按照解剖结论,死者是40-50岁男性、身高172Cm左右、8月20日前后失踪,还可能佩戴不锈钢金属链条饰品,这些特征成了他们筛选的核心依据。
“这系统也太磨人了,连个精准筛选功能都没有,每次只能按年龄一条一条翻,”
队员小陈揉着刚加班完的红眼睛,鼠标在屏幕上机械地滑动,“死者特征太普通了,40-50岁的中年男性,一抓一大把,这1000多条信息,得查到什么时候啊?”
小周端着刚泡好的速溶咖啡,喝了一口提神:“没办法,越是普通特征越要仔细,不能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
张林的报告里说了,死者末次进餐是8月19日晚6-8点,还服用过布洛芬,大家重点看失踪人员的‘最后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说不定能找到关联。”
队员小李猛地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骨头发出“咔嗒”
的声响:“我这眼睛都快成斗鸡眼了,看了快300条,不是年龄不符,就是身高差太多。
你说这死者,怎么连个身份证、手机都没带?嫌疑人也太狠了,一点身份线索都不给留。”
“何止狠,反侦察意识还强,”
队员小王附和道,“把死者口袋翻空,连手腕上的金属链条都扯断了,就是怕我们通过物品确认身份。
现在倒好,我们跟大海捞针似的,在信息库里瞎找,再找下去,我脑子都要僵住了。”
第12章农机公司张海斌
办公室里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却没人停下手里的工作。
时钟指针一点点移动,从晚上8点到11点,队员们除了偶尔喝口水、去趟洗手间,就一直坐在电脑前,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信息条目。
桌上的速溶咖啡罐空了一排,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烟草混合的疲惫气息。
“不行了,我得站起来活动两分钟,不然颈椎要断了,”
小赵站起身,走到窗边拉伸身体,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这都快半夜了,市区的灯都灭得差不多了,咱们还在这儿熬。
我老婆刚才给我发消息,说孩子发烧了,我都没法回去看看。”
“谁不是呢,”
小陈苦笑着说,“我妈今天特意炖了汤,让我回家喝,结果一个紧急任务下来,只能让她自己喝了。
刚才给她打电话,她还说‘工作要紧,别累着’,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
小周看着队员们疲惫的模样,心里也不好受。
从下午接到任务到现在,大家已经连轴转了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