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2 / 4)

加入书签

强围攻,需要慎重考虑打完怎么收场。

这就是常规的州刺史和进入全面乱世时期的州刺史差別极大的原因。

新任命的刺史身上都是有军职的,至於军职和刺史的监察职权哪个算是主职,那就看当前適用於哪个了……

陶谦在凉州之战时是张温的参军,但『参军』只是將军府的幕府差遣(当时张温是开府的车骑將军),不是朝廷官职,陶谦的实际官职是骑都尉。

张温落罪去职后,陶谦因提前背离张温没受任何牵连,还因其刚烈的作风入了天子的眼,被任用为徐州刺史。

与刘备一样,陶谦的主要职责也是討伐徐州黄巾,虽然军职比刘备低了半档,但性质是一样的。

丁原也差不多。

年初,并州刺史张懿被休屠胡人所杀,『据说』是白波军作乱时南匈奴趁机造反。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没人知道,由於之前白波军阻隔了道路,朝廷没法知道并州的具体情况。

白波军勉强『平定』,凉州也不再时刻威胁长安后,朝廷这才有功夫搭理并州事务。

丁原因其过往在边境的功绩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也是从郡都尉转为骑都尉,转入中央军编制,持节督并州,负责平定南匈奴。

现在的大汉,实际上大多数州都有大规模叛军。

幽州张纯张举还没死,丘力居等乌桓同样属於叛军。

并州异族太多,胡汉杂居又有外敌,只要朝廷稍有动盪,并州就必然不安定,南匈奴叛乱完全是正常操作。

凉州就不用说了,韩遂马腾等人虽然没有被直接视为叛逆,但派出狄鄙这个军將作为刺史,也是同样的情况。

冀州相对好一些,但此时也有渤海贼,而且也自称黄巾,渤海贼的行动多少有点诡异,看起来像是盐帮加漕帮再加海盗构成的——这三者背后当然都是有老大的。

青州和徐州的黄巾数量已经比良民还多了,而且已经开始波及到兗州和豫州,和当初黄巾大乱时没区別。

扬州和益州的蛮人则是从头到尾都没平定过,朝廷大军来就老实几天,大军一走立刻復乱,躲进山区真没法剿。

荆南和交州以前是流放地,这俩地方的人从根上就不服朝廷,时不时的就要生点乱,即便太平年景他们也是要搞点事儿的。

——没有任何一个州是安定的,就连司隶校尉部(京畿三辅三河)都有白波贼……

刘备、陶谦、丁原这种身兼军职的刺史,也必將成为委派各州刺史的主流操作。

同时……青、徐、並三州的叛军,一时半会肯定是平定不了的——任何一个军政一体的刺史都不会让叛军快速平定,这並不仅仅是为了谋权,还是为了谋身。

大家都知道当今朝廷是个什么德性,卸磨杀驴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是叛军平定,兵权与討叛权限肯定会被收回,到那时自保都会成问题。

所以刘备要把家搬到青州去。

陶谦也是一样——他是丹阳人,但也举家搬到了徐州,而且还额外多募集了几千丹阳兵,超编好几倍。

……

得知刘备要去青州,自愿隨刘备同去的人非常多,除了部曲家人之外,还有西河大部分民眾,甚至包括少数乌桓人。

刘备搬家主要是考虑家人的安全,但刘备其实並不希望西河人全都离乡背井。

落户之民是不能隨意迁徙的,会被视为流民,而且现有的土地拋荒了確实太可惜了,毕竟西河亭现在已经算得上鱼米之乡了,而此时也正是春耕的时候。

刘备苦苦相劝,想让大伙重新考虑,以免误了农事。

但即便是被视为流民,即便耽误耕种,这些人仍然自愿举家跟隨。

他们都怕刘备走后幽州没了约束,再被贪官污吏坑害。

刘备也劝不住。

结果,刘备启程前往青州时,幽州竟有四万多人跟著刘备一同南下。

人都是从眾的,这举家搬迁的人一旦形成了大规模,那就会有更多人起同样的念头……

同时,刘备这边人多势眾,自然也不会有不开眼的贼寇跑来找死,这一路显然是比较安全的。

结果原本故乡在冀州或青州一带的人全都加入了搬家大军。

沿途的流民也纷纷投靠,刘备这边的人大多都是流民出身,受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