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农策(3 / 4)

加入书签

bsp;但无所谓,能让大汉所有人都掌握这些知识,比胜负重要。

    毕竟只有在一个能真正应用这些技术的环境,才能让技术变现。

    如果是农奴环境……掌握了再先进的技术又如何呢?

    收获一石也是全部交税,收获十石也是全部交税,草民得不到好处,谁乐意改变现有习惯啊……

    想让草民把先进技术应用起来,至少得保证草民应用了更好的技术之后能获得更多收益吧?

    而且……

    刘备发行《农策》,本身就等于向天下昭示了什么是正统。

    每一幅画都有相关人士的名字,除了刘备简雍等官员士人之外,还有绘制图样的学生,以及更多的庶民佃户或是流民农奴。

    照着刘备的粗略构图,动手制作出第一个手摇风谷车的普通木匠郑初一,制造出第一柄脚踏犁的寻常铁匠方阿老,制造出第一幅曲辕犁的普通佃户黑涂……

    这些人是在诸葛亮的机械工坊捯饬出这些物件的——机械并不是指什么高科技,就是这些普通但实用的力学装置,诸葛亮只是想把刘备和他讲过或画过的东西试着做出来。

    还有第一个在河滩地采用圩岸围田法的普通屯户江阿姊……

    参与了农书修订的有三百多人,大多数都是平凡人,没做过什么丰功伟业,原本不会出现在任何记载中。

    但他们有动手能力,而且跟对了人。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是第一次认识,但注定会因此名留千古。

    而出现得最多的,当然是刘备的名字,几乎所有新农具和耕作法的图样下面都有。

    也许不识字的人认不得名字,但慢慢总会有识字的人告诉他们的。

    ……

    八月初。

    第一本《农策》被印制出来了。

    这勉强算是一本真正的纸质线装书,两百多页。

    除了相关人士的名字,以及每个物件或方法的名称之外,没有别的文字了,全是流程图。

    纸张很差,是土纸,很容易破。

    但所有见过它的人都如获至宝。

    不过,还是没正式发行,大规模印刷仍然要继续等待,因为刘备没钱了。

    采购军需本来就花钱如流水,但大量采购各种物资也算是盘活了整体市场,青州的商业也有了活力。

    而八月底秋收完成之后就是税收阶段,刘备倒也不太着急。

    搞钱嘛……刘备可是当过亿万富翁的人。

    这几天,曹操、董卓、陶谦等方面大员陆续来了临淄,各地不少官员也来了,还有那些准备参与收税业务竞标的各路好汉。

    曹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