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产业脊梁(3 / 3)

加入书签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就是还有五家小企业在犹豫,担心技术门槛太高,跟不上咱们的更新度。”

我让小吴在岔路口停下车,推开车门走向正在平整土地的二期工地。

压路机驶过的震动顺着鞋底传来,我捡起块混着水泥渣的土块:“下周让研中心开个免费培训班,王工带着团队轮流授课。

告诉那些企业,汪氏的技术不是壁垒,是梯子——只要愿意往上爬,我们就把梯子搭到他们够得着的地方。”

老周快步跟上来,皮鞋踩在碎石地上出咯吱声:“培训班的场地定在孵化楼三层?我让行政部今天就把实验室的备用设备调过去,再请采购部备齐原材料样品。”

他掏出记事本飞快地写着,笔尖在纸页上划出沙沙声,“就是王工他们连轴转了快一个月,再添担子会不会……”

“让研中心轮班倒,每人每天必须保证六个小时睡眠。”

我把土块抛向远处的地基线,落点正好在标着“研二号楼”

的木桩旁,“明天让食堂加三个硬菜,再给每个人套新的实验服——上周见王工的袖口都磨出洞了。”

转身时看见夕阳把老周的影子拉得很长,他鬓角新添的白在光里格外显眼。

“其实那五家小企业里,有两家是做汽车内饰的,”

老周突然说,“他们老板昨天托人带话,说要是能把隔热材料用到座椅里,新能源汽车的座舱降温度能提高一半。

就是担心咱们的技术标准太高,他们的生产线跟不上改造进度。”

我弯腰从地上捡起片被压路机碾平的金属薄片,迎着光看上面细密的纹路:“让设备部出个改造方案,就用咱们淘汰下来的旧生产线改造成示范线。

告诉他们,只收成本价,要是三个月内出了合格产品,这笔改造费汪氏再返还一半。”

金属片反射的光斑在老周脸上跳了跳,他突然把记事本往口袋里一塞,转身就要往办公楼跑。

“等等,”

我叫住他,指着远处正在吊装的钢结构,“让设计部在孵化楼加建一个共享检测中心,把咱们那台进口光谱仪搬过去。

以后小企业不用买设备,随时能来测数据——当年咱们为了测一组数据,得飞到德国排队,这种亏不能让他们再吃。”

老周掏出手机要给各部门消息,屏幕突然亮起条推送,他念出声时声音都在颤:“工信部刚的文,说咱们的新材料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以后采购咱们材料的民营企业,能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他猛地拍了下大腿,“那五家企业要是知道这个,今晚就得带着合同来守着咱们的大门!”

风卷着远处的机器轰鸣声过来,我把那片金属薄片塞进老周手里:“这是三年前咱们第一次试生产的废料,现在能当书签。

等那些小企业的产品下线了,让他们也送片样品来,咱们在孵化楼搞个展示墙,就叫‘中国创造成长记’。”

远处的塔吊正缓缓转动,把最后一根钢梁吊向天空,像在为这片土地撑起新的脊梁。

老周的手机突然响起来,他接电话时眼角的皱纹越堆越深,挂了电话突然抓住我的胳膊:“工信部刚才来的电话,说要把咱们的模式在全国十五个产业园推广!

他们说,这才是民营企业该有的样子——不是互相抢食,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远处的塔吊正把一块“中小企业孵化楼”

的钢牌吊到楼顶,夕阳给钢牌镀上金边。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华国结,流苏上还沾着产业园的尘土——这是三年前开工时,老厂长塞给我的,说“建厂如结绳,越拧越结实”

此刻风穿过正在搭建的厂房框架,出类似号角的鸣响,我知道,这片土地上正在生长的,从来都不只是厂房与机器,更是一个民族产业的筋骨与脊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