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基苏木的暖阳:汪绿萍与非洲伙伴的共行之路(2 / 3)
医生聊聊,看看社区里还需要哪些帮助,汪氏也能多做些实事。” 姆巴眼睛一亮,嗓门都高了几分:“真的吗?那太谢谢您了!咱们社区好多人都怕去大医院,要是医生能常来,大家就不用愁了!”
阳光渐渐往头顶移,遮阳棚下的阴影慢慢缩小,伙伴们忙着摆资料、挂挂图,姆巴时不时跟路过的居民打招呼,邀请他们来参加宣讲会,脸上满是干劲。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忽然很笃定:汪氏在非洲的路,不是靠冰冷的合同和流程铺就的,而是靠这样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互助,慢慢走出来的。就像这赤道的阳光,虽然热烈,却能照亮每一个真诚相待的角落。
那天的宣讲会,娜奥米特意穿了件绣着红色木槿花的连衣裙,主动站到我身边当翻译。我拿着挂图讲 “勤洗手能预防疟疾” 时,她会把 “病原体传播” 这类专业术语,换成当地老人熟悉的 “脏东西跑进身体里”,还时不时用手比划 “搓手心、搓手背” 的动作,让坐在后排的老人们也能看清楚。可刚讲完,前排一位裹着靛蓝色头巾的老人就慢慢站起来,她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清晰:“汪董,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懂,可我们家院子里只有一口井,天旱的时候井水都不够喝,哪有多余的水天天洗手啊?”
老人的话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张磊悄悄在我耳边说:“汪董,要不咱们先承诺给社区打几口井?” 我没立刻回答,正琢磨怎么结合当地实际给出方案,姆巴突然从人群里站起来,他挠了挠头,眼神却很坚定:“奶奶,我们可以像雨季存雨水那样,在院子里砌个蓄水池!我爸爸以前就是泥瓦匠,我跟着学过两手,我可以帮大家一起做 —— 找些废弃的砖块,再和汪董的团队凑点水泥,花不了多少钱,还能存住雨水浇菜、洗手,一举两得!”
“对呀!” 人群里立刻有人附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举着手,声音清亮:“我们社区妇女小组可以凑钱买肥皂,分发给家里有孩子的人家!” 还有个戴草帽的大叔笑着说:“我孙子在学校学了洗手歌,我让他教所有孩子,这样他们就会记得天天洗手了!”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连刚才皱眉的老人都露出了笑容,她用斯瓦希里语对姆巴说了句什么,娜奥米立刻在我耳边翻译:“她说‘好小子,真是个有办法的孩子,汪董带的团队,都是真心帮我们的人’。”
散场后,娜奥米帮我收拾宣传册,她的指尖还沾着刚才给老人递水时蹭到的水珠,笑着拍了拍我的肩:“汪董,您看,不是大家不想讲卫生,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就像去年社区里有人得疟疾,大家都以为是‘鬼神作祟’,后来医生来讲解,才知道是蚊子传播的。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指责,而是像您这样,愿意坐下来和我们一起想办法的人。” 我接过她递来的宣传册,看着上面孩子画的笑脸,轻声说:“娜奥米,汪氏来非洲,不是只想做买卖,更想和这里的人一起把日子过好。你们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后来我们真的帮社区砌了蓄水池。姆巴每天天不亮就来和水泥,手掌磨出了水泡,就用布条缠上继续干。有次我去项目现场巡查,路过一户人家,看见他蹲在地上,手把手教一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搓肥皂 —— 他把肥皂小心翼翼掰成小块,先在自己手上搓出满手泡沫,再轻轻握着小男孩的手慢慢揉,嘴里还哼着当地的童谣:“小泡泡,转呀转,细菌都被冲走啦!”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认真的侧脸上,额头上的汗珠闪着光,和我最初担心 “合作效率” 的念头,简直判若两人。
那天晚上,我和娜奥米在办公室整理项目资料,她突然翻出手机,给我看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姆巴正对着一台旧收音机摆弄,旁边放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维修手册,台灯的光打在他脸上,满是专注。“汪董,姆巴其实一直在自学电器维修,” 娜奥米的声音很温柔,“他说想攒够钱开一家小修理铺,这样社区里的人修家电就不用跑几十公里去镇上了。前几天他还跟我说,‘娜奥米姐,汪董给我们带来了蓄水池,带来了卫生知识,我也想让我们这里变得和城市一样好,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时间,一点有人愿意伸过来的手’。”
我看着照片里的姆巴,想起这些天在基苏木的点点滴滴 —— 姆巴递来的芒果、娜奥米翻译时认真的眼神、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