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安流抚民行(1 / 3)
“——臣请命,全权督办关中大旱流民安置事宜!”
刘邦的声音在白虎殿内回荡,他单膝跪地,双手高举奏章,头却微微偏着,眼睛余光扫视着殿内每个人的表情。
嬴政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玄衣上的暗金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刘卿前日还在闭门思过,今日就要担此重任?”
“正因为闭门思过,才更知民生多艰。”
刘邦抬起头,脸上是恰到好处的诚恳,“臣出身微贱,最知饿肚子的滋味。
关中流民,多是臣的乡亲故旧,臣不能坐视不理。”
站在文官位的萧何微微蹙眉,出列道:“沛公心系百姓固然可嘉,然流民安置涉及钱粮调度、地方协调,非一人之力可及。
不如由度支司统筹”
“萧尚书说的是。”
刘邦立即接话,语气热络得像在酒桌上,“所以才要专人专办。
您在后方统筹钱粮,我在前线安抚流民,咱们老兄弟联手,定能把这事办妥。”
萧何被他这番市井气的说辞噎住,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笑话!”
项羽跨步出列,玄甲铿锵作响。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跪地的刘邦,虎目中满是不屑。
“你前脚刚因散播流言被罚,后脚就要全权处置流民?谁知道你是不是又想借机敛财,中饱私囊?”
刘邦也不恼,反而咧嘴一笑:“项元帅快人快语。
不过您想想,我刘邦要是真想捞钱,何必挑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东胡商路现成的油水不捞,非要来沾这满身灰土的流民?”
他转向嬴政,声音突然低沉:“臣知道,前些日子做错了事。
但正因如此,才更想将功补过。
流民安置若出了纰漏,臣愿领双倍责罚!”
一直沉默的张良此时缓缓开口:“沛公熟悉民情,善理杂务,东胡商路便是有力佐证。
眼下流民日增,确需专人专办。
臣以为,可让沛公一试。”
持国执政冯劫轻抚长须,语气平和却分量十足:“流民安置,关乎社稷稳定。
沛公有心将功补过,其志可嘉。
然此事千头万绪,非一人能担。
不如设流民安置司,由沛公主理,度支司、典客司协理,各地郡县配合。”
嬴政的目光终于从刘邦身上移开,扫过殿内众臣。
“准。”
一个字,掷地有声。
“即设流民安置司,刘邦任司正,秩同九卿。
萧何统筹钱粮,张良协理各方,各郡县全力配合。”
他的目光最后定格在刘邦身上,深邃难测。
“记住你今日之言。
若出差池,数罪并罚。”
刘邦重重叩:“臣,定不负所托!”
十日后,灞上。
黑压压的流民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间,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和绝望的气息。
几个孩童蹲在路边,用木棍扒拉着泥土,寻找可能存在的草根。
刘邦穿着一身半旧的布衣,带着几个随从走在泥泞的路上。
他没有乘坐官轿,甚至连随从都打扮得与普通差役无异。
“老丈,从哪儿来的?”
他在一个老农面前蹲下,随手递过去一个馍。
老农警惕地看了他一眼,迅抓过馍塞进怀里:“频阳。”
“频阳?”
刘邦顺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那地方我去过,王老五家的羊汤是一绝。”
老农眼睛一亮:“你认识王老五?”
“何止认识。”
刘邦笑道,“前年在他家喝汤,少给了两个钱,被他拿着擀面杖追了半条街。”
周围的流民出低低的哄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朝廷说要安置我们,都说了半个月了,连个粥棚都搭不起来。”
老农抱怨道,“再这样下去,只能去吃观音土了。”
刘邦收起笑容,正色道:“这次不一样。
我是新上任的流民安置司司正,刘邦。”
人群中一阵骚动。
有人惊呼:“是那个打通东胡商路的沛公?”
“正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