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汹涌伴星黯(2 / 4)

加入书签

一般,被迫“暂避锋芒”

但他看着胸口的丝帕,心中渐渐清明——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忍耐,才能等待复仇的时机。

“保全?呵…”

他声音低沉,带着浓浓的自嘲与不甘,“老子项羽,何时需要如此窝囊的保全?!”

张良看着他眼中挣扎的痛苦,知道心结非一日可解。

他不再多言,起身拱手:“侯爷重伤未愈,还需静养。

良言尽于此,望侯爷三思。

无论侯爷作何想,守护者与联邦,都需要您这把能够斩破一切迷雾的利刃。

只是…利刃也需懂得何时藏锋,方能永葆锋芒。”

送走张良,项羽躺在榻上,望着帐顶,心中如同翻江倒海。

张良的话,像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信念壁垒。

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残酷。

一股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力感,混杂着愤怒与委屈,几乎要将他吞噬。

但他轻轻抚摸着胸口的丝帕,虞姬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沈无咎还在逍遥法外,他必须变得更强,不仅是武力,更是心智。

与此同时,启明城,萧何府邸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萧何略显疲惫却依旧沉稳的面容。

他面前堆满了北疆战事的后续账目、抚恤清单、以及风雷骑重建的初步预算草案,还有各地呈报上来的、因项羽封侯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奏报。

“父亲,各地诸侯和军中将领的反应似乎比预想的要大。”

萧瑟(萧何次子,在度支部任职)站在一旁,低声汇报,“不少人都暗中议论,认为项侯爷封赏过重,担心此例一开,日后赏功的标准难以把握。

关中几家大姓,更是联名上书,虽未明指项侯爷,但字里行间都在强调‘礼制’、‘均衡’。”

萧何揉了揉眉心,深深叹了口气。

作为“治世能臣”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维持帝国运转所需的微妙平衡。

项羽的功劳确实惊天动地,重赏是必须的,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但赏赐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以及由此引的政治生态扰动,也是他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

“告诉下面,所有阵亡将士的抚恤,必须第一时间足额放,不得有任何克扣拖延!

伤残者的安置,由度支部专人督办,确保他们后半生无忧!”

萧何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至于风雷骑重建的款项…先从陛下的内帑和我度支部的应急储备中调拨,确保不断炊。

其他的…我再想办法。”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功高不赏,是为君者大忌;然赏之过厚,亦可能动摇国本。

守护者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亦是…一步险棋啊。”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沛县,慧眼识韩信,力荐给刘邦的往事。

那时,他看重的是韩信的才华,希望他能助刘邦平定天下。

如今,他身处联邦中枢,辅佐的是志在重塑文明的嬴政,需要考虑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才华与功劳,更是整个庞大帝国的稳定与未来。

这份深谋远虑与务实沉稳,让他甘居人后,默默为帝国稳固后方,保障粮草,成为联邦不可或缺的基石。

他也深知,在某些时候,必须懂得藏锋与退让,方能长久。

“希望项侯爷…能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吧。”

萧何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也有一丝担忧。

东胡边境,联邦新设立的“五市监”

临时衙署。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刘邦翘着二郎腿,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面几个东胡部落领和联邦商贾为了皮毛、战马的价格争得面红耳赤,他脸上却乐开了花,手里还把玩着慕容拓刚刚送来的一柄镶嵌着宝石的西域宝刀。

“吵!

使劲吵!”

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陈平笑道,顺手将宝刀递给陈平,“平子,瞧瞧,好东西!

这慕容拓,现在是越来越上道了!

他嬴政在启明城玩他的权术,搞什么平衡制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