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奇火耀明城(2 / 3)

加入书签

火犁头”

、呼呼鼓风的滑车在木轨上飞驰,车上坐着兴奋得小脸通红的童子,后面跟着一群边跑边笑边吆喝的小伙伴。

这都城条“人力火车”

,成了启明城一道充满欢笑的风景线。

项羽陪虞姬逛西市时,也看到了这火犁快车。

虞姬看着车上欢呼的孩童,眼中满是羡慕:“要是我们也能坐一次就好了。”

项羽无奈笑道:“你都多大了,还跟孩子似的。”

嘴上这么说,却还是拉着虞姬排队。

轮到他们时,项羽小心翼翼地扶虞姬上车,自己则在后面帮忙推车,还笨拙地摇动鼓风皮囊。

滑车疾驰起来,虞姬笑得开怀,风拂过她的丝,项羽看着她的笑容,自己也觉得满心欢喜。

周围的百姓见项大将军这般模样,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与此同时,市曹每月举行的“火尺校日”

也玩出了新花样。

起初,萧何定下“差一厘罚铜”

的严规,意在立威。

但几次之后,商家器具精度大大提高,被罚者寥寥。

负责此事的市吏是个幽默之人,见罚铜渐少,便请示上官,将罚没的铜钱设为一个公开的“奖池”

任何市民都可以花极少的钱购买一张“火厘票”

(票上印有微缩的火尺图案),在校日当天,预测官方标准器与随机抽取的商家器具之间的差值,预测最接近(差值最小)者,便可赢得奖池中的所有铜钱,还能额外获得一份格物院特制的、雨淋不花的“鼎灰墨”

这下可好,“火尺校日”

从令人紧张的检查,变成了全城参与的博彩盛宴。

市民们绞尽脑汁猜测那微小的“一厘”

之差,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不同工匠的手艺特点。

“买火厘票了吗?”

成了市井新的问候语。

一票难求的景象,让原本严肃的计量标准化工作,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深入人心。

(三)火籍闪印与镜火婚书:情感的联结

启明城藏书阁的开放,本是传播知识的高雅之事。

但管理者很快现,那些抄录在缣帛上的百家典籍,卷尾特意留下的一片空白,成了读者们抒情感、留下印记的地方。

不知是谁开了头,在读完一本《诗经》后,心血来潮,用手指蘸了点儿印泥,在卷尾空白处摁下了一个鲜红的指印。

后来者纷纷效仿,有的在旁边写上简短评语,有的画个笑脸,更多的是单纯的指印。

某一夜,不知由谁组织,藏书阁外突然聚起了上千名读者,他们安静地排队,每人都在某一卷特定的、论述“民贵君轻”

的帛书卷尾,摁下自己的指印。

一夜之间,那卷帛书的卷尾,密密麻麻,千人同捺,万指成花,形成了一片绚烂而震撼的“指印花海”

这场无声的“火印快闪”

,没有口号,却表达了民众对书中思想的强烈认同,也让管理者看到了知识传播与民众情感互动的新可能。

项羽和虞姬也常来藏书阁看书。

虞姬喜欢读《诗经》,读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便拉着项羽的手,在卷尾空白处一起摁下指印。

项羽看着两人鲜红的指印并排在一起,心中满是暖意,低声对虞姬说:“以后我们每年都来这里摁一个指印,好不好?”

虞姬脸颊微红,用力点头:“好!”

而英布那“鼎灰写婚书,雨冲不化”

的事迹传开后,竟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风潮。

许多情投意合的年轻男女,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媒妁之言,而是希望能得到一份用这神奇“鼎灰墨”

书写的婚书,象征爱情如这墨迹般永恒不化。

他们成群结队地找到市署,要求办理。

市署官员措手不及,连忙上报。

嬴政闻之,竟觉有趣,特许市署设立临时“灰婚台”

,每日限量为准新人用鼎灰墨书写婚书,并加盖特制的火焰徽记官印。

为了维持秩序,不得不规定“每日限十对”

于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